|师宗县五龙乡:车间里的“巧绣娘”

掌上曲靖讯近年来 , 师宗县五龙壮族乡依靠“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 深入挖掘壮族特色 , 创新发展创业模式 , 通过扶贫车间、成立专业合作社制作纯手工壮锦、壮族饰品等民族手工特色产品 , 为各族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增收致富 , 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交往交融 , 深挖民族内涵、传承民族文化 , 用一双双勤劳的双手 , 绣出全县各民族共同繁荣富强的美好“锦缎” 。
|师宗县五龙乡:车间里的“巧绣娘”
本文图片

“我家两口子都在合作社里做刺绣 , 农闲了就过来 , 合作社的绣品卖的不错 , 我们有时还需要赶工呢 , 当然收入也挺好的 。 ”彩云镇柒村来的彝族“绣郎”孙保云腼腆的笑着说 。 而孙大哥口中的合作社便是五龙乡探索的“合作社+手工刺绣”创新模式中的龙布瑞刺绣工艺品专业合作社 , 五龙乡还通过“合作社+企业+农户”“电商+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 , 大力推广发展民族刺绣、织锦手工艺 。 像孙大哥这样被合作社运行模式吸引过来的还有好几个 , 他们中有从丹凤街道古城社区、龙庆乡、高良乡来的 , 甚至还有陆良县马街镇来的 。 现如今 , 全乡共有民族织锦刺绣企业1家、合作社1个、个体经营大户4户 , 为全县500余名绣娘提供就业岗位 。 此外 , 合作社还积极与外县多家刺绣艺术公司进行技能培训、产品回购销售等业务洽谈 , 先后承办2次为期15天累计280余人次的大型刺绣培训 , 拓宽了“巧绣娘”们技艺交流的渠道 。
|师宗县五龙乡:车间里的“巧绣娘”
本文图片

五龙乡壮族刺绣具有针脚平滑、手工精细、色彩艳丽等特点 , 绣品主要有围腰、布包、绣花鞋、头巾、枕巾、服饰花边等 , 是一种独具特殊的刺绣手工艺 。 近年来 , 五龙乡依托五龙民族文化传习馆、刺绣技能比拼、云南文博会及“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节让五龙壮锦刺绣得以传承和发扬 , 不仅展示了壮族文化风貌 , 加强了民族手工艺技能交流 , 也促进了文化融合 。 2020年 , 五龙乡壮族织锦被列为曲靖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五龙壮锦打下坚实基础 。 五龙壮锦刺绣系列产品还在云南省总工会举办的“云南省职工创新创意”成果展刺绣斩获“金奖”、服装制作获得“铜奖” , 该系列工艺产品也深受海内外青睐 , 但由于受制作技艺复杂程度、个人技艺水平和熟练程度等人工的影响 , 导致刺绣传承人群日渐缩减和老化 , 使壮锦刺绣传承发展面的困难 。
|师宗县五龙乡:车间里的“巧绣娘”
本文图片

五龙乡探索的“合作社+手工刺绣”、扶贫车间等创新模式 , 让壮锦刺绣不仅仅是展示壮族文化的载体 , 更让其得以规模化的、品牌化、商业化的运作 , 不仅成为农户稳定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 更成为全乡文化旅游业的重要支柱 , 让壮锦刺绣文化得以发扬传承 。 万缕丝线在“巧绣娘”们的一双双勤劳手中来回穿梭 , 让五龙乡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根根丝线上得以传承发扬 。
|师宗县五龙乡:车间里的“巧绣娘”
本文图片

近年来 , 五龙乡通过建设民族刺绣体验馆 , 搭建产品设计、加工、展示、销售平台 , 让壮锦刺绣产业在五龙乡蓬勃发展 。 家住五龙乡水寨村的村民张美琴也是合作社成员之一 , 她从小就喜欢刺绣 , 现在加入了刺绣合作社 , 不仅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 还能增加收入补贴家用 , 尤其是疫情期间 , 外出务工困难 , 合作社的手工刺绣品可以带到家里做 , 她觉得很不错 , 不仅能在家里一边带孩子 , 一边做 , 而且一个月能挣两千多块钱呢 。 现如今五龙本地民族刺绣企业云南龙布瑞农特产品有限公司已带动80余户农户从事壮锦编织、刺绣服饰等特色旅游商品生产 , 户均增收1.2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