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是战国的拐点


长平之战是战国的拐点

文章插图
战争场面图                                                  作者|张大可
发生在公元前260年战国时代的秦赵长平之战 , 秦胜赵败,赵卒被斩杀活埋者达四十五万人,赵国元气大伤,从此衰败 。其导火线是赵孝成王听信平原君接纳韩国上党太守冯亭的投降,赵国虎口夺食,占有秦国的胜利果实,被司马迁批评为“利令智昏” 。实质上,赵韩唇齿相依,赵救韩,实为自保 。赵王接受冯亭之降 , 原因有三:其一 , 从地理态势增强邯郸西部的防务 , 上党入秦,邯郸的门户洞开 , 此所谓唇亡齿寒 , 赵不可不保 。其二,秦兵东进,意在吞并各国,东方各国都清楚,与其坐等秦国各个击破,不如联合一拼 。东方各国又想联合,又不敢联合,因为谁先联合,秦又会先攻谁,于是各国处于两难选择 。如今秦兵到了家门口 , 韩国又入地 , 入地增赵形胜 , 于是赵不惜一战受韩地 。其三,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秦二十万大军攻韩,赵援救 , 秦赵阏於之战 , 赵胜秦败 。此时赵国为三晋之首 , 有与秦抗争的能力 。
综上所述,平原君主张接纳冯亭是正确的决策 。司马迁批评平原君“利令智昏”,是警惕人们,不要无故受益,天上不会掉馅饼 , 这也是对的 。
1、天降馅饼
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 , 韩国上党太守冯亭上书赵王说:“韩国无力守上党,(韩王通知)投降秦国 。但上党的官民都愿归附赵国,不愿做秦国的臣民 。今冯亭献上上党郡十七座城邑的地图、人口数额,全体官民向赵王叩头 , 再叩头 , 请赵王赐福上党人民 , 听候赵王的裁夺 。”
赵王大喜 , 立即宣召平阳君赵豹入宫,通报这件事 , 征询赵豹意见 , 是否接纳冯亭 。
赵豹说:“ 圣人甚祸无故之利 。意思是说圣人把无故发横财看做最大的祸害 。这块烫手的山芋拿不得,一定有祸患 。”
赵王说:“冯亭感念我赵国的德泽,怎么能说成是无故呢?”——赵王自认他的德泽远播,圣人所谓徕远人也!
赵豹说:“秦国蚕食韩国土地,切断了上党的通道 , 认为上党已是囊中之物 。秦国攻韩付出了很大代价 , 这不明摆着是秦国出力、赵国得利吗?这种便宜事,即便是大国欺负小国,小国也会反抗的 。如今秦强赵弱,是弱国去夺强国的口中食,这怎么不是无功受禄、无故得利呢?再说秦国 , 攻韩国三年 , 把灌溉耕地的水都用来在运输渠中运送军粮 , 秦国政令畅通 , 军力强大,急红了眼要夺韩地,赵国插一杠子,难道不是招祸吗?”
赵王说:“就按你说的,不就是要打一仗吗?即使是用百万之军,攻城略地,穷年累月,还攻不下一座城池 。这不费一兵一卒,坐享十七座城 , 又是送上门来的,是多么大一笔财富?。?rdquo;
当时的形势是,秦国是超级大国,不断向东扩张,志在统一天下 。往远处说:
——在十六年前的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打楚国,夺取大片地方,攻破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国向东迁都到陈(今河南淮阳),楚国破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