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仁不杀我 我却因伯仁而死典故 我不杀伯仁 伯仁却因我而死

“你”当然有责任,因为“你”恩将仇报 。
“我不杀伯仁 , 伯仁因我而死”这个故事发生在东晋 , 记载的史书《晋书》之中 , 西晋末年北方的五胡乱华 , 匈奴人、羯人相继起兵 , 结果经历了八王之乱的西晋王朝如同一个破筛子,被异族们给打碎,结果就是长江以北遍地腥膻 , 成为了胡人铁蹄的践踏之地 , 于是乎衣冠南渡 , 中原陆沉,北方汉人开始向南方的逃亡 。

伯仁不杀我 我却因伯仁而死典故 我不杀伯仁 伯仁却因我而死

文章插图
【伯仁不杀我 我却因伯仁而死典故 我不杀伯仁 伯仁却因我而死】五胡乱华与东晋的建立
此时西晋时代的琅琊王司马睿,在这些南渡贵族的支持下,在西晋皇室被匈奴人倾覆以后 , 在南方建立起东晋王朝 , 继续着司马氏晋朝的国祚,然而司马睿能够称帝 , 是因为南方大家族尤其是王氏一族的大力支持,因为王氏家族有着很大的权力,有着“王与司马共天下”的说法 。
王氏家族中当时比较有名的就是王导、王敦兄弟,因为司马睿论功行赏,王导在中枢为官,二王敦在镇守在武昌一带,成为手握大军的军阀 。后来王敦不满足自己的权力,甚至还从武昌顺江而下,举兵谋反,可是此时在东晋都城的建康城内上有王导的王氏宗族一大家子,而此时王导及其王氏一族的命运都掌握在司马睿的手中,为了能够挽救王氏家族的命运,王导带领自己的一大家子人来到皇宫外面,跪地求饶,向皇帝撇清与王敦的关系 。
伯仁不杀我 我却因伯仁而死典故 我不杀伯仁 伯仁却因我而死

文章插图
正当王导跪在皇宫之外,不知道如何开解王氏族人的罪责的时候,大臣周顗正好上朝,于是王导向周顗求救,希望他能够向皇帝说点王家的好话 , 可是周顗并没有理财王导 , 而周顗见到皇帝之后 , 却说尽了王导的好话 , 并区分了王敦和王导,司马睿听从王导的谏言 , 周顗从退朝后看见仍然跪在外边的王导,但是仍没有理睬王导的呼喊,但是周顗回到家中后,连夜又给皇帝上书 , 说尽了周顗好话,但是周顗所做的一切,王导却不知道,他认为周顗不管王导的求援和死活,于是内心对周顗生出恨意 。
而王敦从武昌率军出发后,竟然连战连捷干掉了司马睿派出的平叛军队,最后还占领了都城建康 , 掌握了东晋王朝的大权,于是王氏家族重新在朝廷上掌握大权,而王敦也要清除异己,于是王敦在征求意见如何处理周顗时,提出三个方案,一是让周顗为三司的高官,王导选择沉默 , 二是让周顗为尚书仆射这样的高官,王导仍然选择沉默,于是王敦说周顗这样的人看来不能为我所用,那就杀掉吧,王导仍然选择沉默,于是周顗就被王敦杀掉了 。
可以说王导完全可以救周顗的,然而却最终眼看着周顗被杀 。
伯仁不杀我 我却因伯仁而死典故 我不杀伯仁 伯仁却因我而死

文章插图
《人民的名义》中的高书记也对伯仁之死认识的十分深刻
王敦掌握大权之后,王导重新出入朝堂,后来王导在整理文书的时候,发现了当时周顗给皇帝上书为王导一家说情的表章,后悔不迭,因为周顗的字就是“伯仁”,于是发出了“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幽冥之中,负此良友”的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