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好「为什么总是别人家的孩子好」( 三 )


1.调整期待,平和地与孩子沟通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也必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家长希望子女能在方方面面领先于同龄人显然是不现实的 。家长可以适度放低期待,基于对孩子的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给予孩子进步的时间 。如果无法控制被迫面对比较结果时焦躁的情绪,也可以选择远离传播焦虑的社交平台,或其他诸如此类容易引发社会比较的情境 。当家长对孩子呈现出积极的态度时,相信孩子也能够接收到这一正向信号 , 以更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 。
2.向上同化,让孩子看见进步空间
对于子女与别人家孩子之间的差距,家长需要客观冷静看待,一味强调差异与落后并不能起到正向的引导作用,反倒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导致孩子自我效能感降低,甚至出现自我设障的行为 。家长可以通过引导孩子注意到自己与比较对象相同的优秀品质,帮助孩子找到自信,明确前进的方向,比如“妈妈觉得你的数学成绩一点也不比年级前列的同学差,只要把语文上的短板补上来,一定能有很大的进步” 。这种向上同化能让孩子看见自己的闪光点,从而更加有信心通过努力取得成就 。
3.鼓励强化,逐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根据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Expected Value Theory),动机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个体对成功可能性大小的估计,以及成功换取的回报具备多大的价值 。单纯要求孩子长成“别人家孩子”的样子显然难以实现,并且也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自然无法激发孩子的动力 。因此 , 在给孩子设定目标时不可急功近利 , 不要将眼光放得太高,可以将总目标划分为一个个循序渐进、合理可行的小目标 , 每达成一个阶段的目标并加以巩固后,再转向下一个目标 , 这能给孩子增加胜任感和成就感 。对于孩子哪怕微小的进步,家长都要及时给予反馈并真诚鼓励赞美孩子,以强化孩子的正向行为;哪怕在暂时的失败中,也同样要能看见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
(蔺秀云 邱辰琰 作者单位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发展心理研究院)
《人民教育》2022年第10期
作者:蔺秀云 邱辰琰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