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 , 农民家一张纸传了13代 , 专家亲自登门24次 , 后来怎样了
原创2022-04-17 10:00·柳婉月
“不就是一张纸吗?有啥稀罕的?”
“这可不是一张普通的纸 , 这是无价之宝 , 我干文物工作这么多年了 , 头一次见到这样一件瑰宝!你就捐了吧 , 咱们国家啊一定会记住你的!”
1982年6月 , 文物专家魏振圣来到一个小村庄 , 找到了村民赵焕斌 , 希望赵焕斌能够交出家中祖传的一张纸 。 此时酷暑难耐 , 魏振圣急得满头大汗 , 在院子里走来走去 , 嘴皮子都要磨破了 。
但是赵焕斌依然难以下定决心 , 这张“纸”是他家祖宗传下来的 , 到他手里已经是第十三代了 , 堪称传家宝 , 怎么能轻易交出去呢?
本文图片
无奈之下 , 魏振圣只好暂且告辞 , 但是他的心被这张纸勾住了 , 打定主意要不惜代价说服赵焕斌 。
这张纸究竟是什么?魏振圣又为何非要它不可呢?
01 状元乡有状元卷 , 能否填补国家档案空白
1981年 , 时任山东省青州市文物管理所所长的魏振圣接到了一桩大差事:协助筹办青州市博物馆!地方博物馆代表着当地几千年的历史文化 , 是文明的象征 , 也是进步的纪念碑 。
筹备博物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 划片地方建个房子容易 , 难得是如何找到大量的文物来充实它 。 一个连拿出手的文物都没有的博物馆 , 建了也是劳民伤财!
青州历史悠久 , 有不少名胜古迹 , 先贤遗村 。 若是细心搜罗 , 还是可以找到不少有价值的文物来充实博物馆 。
所以 , 魏振圣决定下乡探寻 , 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文物 。 这一去就是一年多 , 数次下乡 , 每次都有不小的收获 , 博物馆的本地文物筹备工作眼看就差不多了 , 唯独缺几件镇馆之宝 。
本文图片
1982年3月 , 刚刚到了春天 , 魏振圣带着队伍来到了一个名为郑母村的小村庄 , 继续寻找文物的踪迹 。
郑母村 , 位于青州市的东南部 , 这个小村庄并无什么惊人之处 , 但是历史相当的久远 。 郑母村人杰地灵 , 曾经出过不少的官宦达人 , 金科状元 。
从郑母村里 , 走出过北宋的一名宰相 , 元朝的尚书 , 和明朝的侍郎 。 是以 , 当地还留有不少当初的达官贵人家的物件 。
十几年前 , 郑母村就经历过一次“挖掘” , 村里人收藏的文物被收走了七七八八 , 所以魏振圣来到郑母村以后 , 本来不抱有什么希望了 。
但是在走访的过程中 , 魏振圣无意中打听到了一个消息:村子里有明朝科举第一甲第一名状元的试卷!
纵观我国历史 , 从唐朝设立科举制选拔人才以后 , 数百年间各地走出的状元凤毛麟角 , 屈指可数!而由于科举管理严格 , 流传出来的试卷少之又少 , 状元的试卷 , 划拉全国上下大大小小的博物院 , 都找不出一张!
本文图片
如果郑母村真的有人收藏状元的试卷 , 那当真是无价之宝了 。 得到了消息 , 魏振圣激动地连饭也顾不上吃 , 连忙请了那位老乡细说 。
原来 , 这村子里有一户人家 , 家里的老人叫赵焕斌 , 祖上出过一名状元 , 这试卷就是他祖先参加科举的那张 。 他们家世代相传 , 至今已经有13代人 。
根据姓氏和时间 , 魏振圣推算出这张试卷可能是明朝一位礼部侍郎赵秉忠的 , 赵秉忠是明末的一名大臣 , 曾经中过状元 , 一路为官做到礼部侍郎 。
- |一张3元纸币,为什么有人愿意出30万收藏呢?
- 农家书屋|娄山关上的“农家书屋”:传承红色文化新空间
- 寺庙|一张红牌引发的“血案”,为何又是中国足坛?我们真的职业吗?
- |农家小院“大观园”
- 张海棠|有多久没换壁纸啦?快来!挑一张海棠季“限定版”
- |68元一张的虚拟海报你会买吗?影视综艺流行开发数字藏品
- 高校|一张职校毕业生的简历,刺痛多少人?这条隐形鄙视链与能力无关
- 旅人|人性与爱的20张照片,哪一张戳中了你的泪点?
- 蓝冠|这张1元纸币,一张值万元!谁家里有?流通币涨幅榜第1名,还能面值预约!
- |一把剪刀一张纸,萧山区湖滨小学的孩子们感受了非遗剪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