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杜甫重阳节登高时写下一首诗,被誉为古今第一律诗,读来让人动容

登高望远、登高抒怀 , 是中国古代文人潜意识中的优良传统 , 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意象之一 , 这种具有深刻历史内涵与文化意蕴的行为传达出的往往是失意苍茫、忧虑难排的心绪 。
孔子登山望远 , 就曾发出“登高望下 , 使人心悲”的感叹;南朝诗人沈约也说“高台不可望 , 望远使人愁”;何逊更是将愁情寄托在登山中:“青山不可上 , 一上一愁怅 。 ”唐代诗人陈子昂登上幽州台 , 情不自禁地发出“念天地之悠悠 , 独怆然而涕下”的无尽感慨 。
杜甫|杜甫重阳节登高时写下一首诗,被誉为古今第一律诗,读来让人动容
本文图片

悲哉 , 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 自宋玉将秋与悲联系在一起后 , 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意象之一 。
自然界的秋天寓意着人生的秋天 , 秋意味着时间将尽、生命变衰 , 秋作为一种文化原型和生命符号几乎成为生命落幕的隐喻 , 这种隐喻与人世的沧海桑田 、历史的兴衰变迁融合在一起 。
当登高与悲秋这两种意象结合在一起时 , 悲情这种感情在登高这一行为中得到强化 , 无尽的时间、辽远的空间、孤独的个体瞬间汇聚 , 沉重地冲击着诗人疲惫的心灵与枯萎的生命 。
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悲叹 , 对家国命运的担忧 , 种种思绪在登高行为中交汇在一起 , 成为人类思想行为中熠熠生辉的光彩之一 。
【杜甫|杜甫重阳节登高时写下一首诗,被誉为古今第一律诗,读来让人动容】杜甫|杜甫重阳节登高时写下一首诗,被誉为古今第一律诗,读来让人动容
本文图片

在登高与悲秋的双重意象下产生的行为交汇与思维碰撞 , 往往也会成为诗人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之一 , 在诗词的历史长河中 , 曾涌现出了许多惊艳了时光、感动了读者的登高与悲秋的优秀诗篇 。
其中 , 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登高》 , 更是被后世奉为经典 , 明代学者胡应麟力推此诗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 清代杨伦称赞此诗“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
杜甫|杜甫重阳节登高时写下一首诗,被誉为古今第一律诗,读来让人动容
本文图片

《登高》这首诗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二年重阳节寓居夔州时写的一首诗 。
全诗通过诗人登高远眺所见的秋江景色 , 将自己的身世之感、忧国之念以及沉重的悲秋之情与萧瑟秋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 倾诉了诗人漂泊不定、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 这使得全诗处处展现出一种沉痛而质朴的忧郁之美 , 全诗慷慨激昂 , 动人心弦 。 杜甫《登高》原诗如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 。
首联写景 , 大意是说: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 , 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 这两句开门见山 , 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
这两句在布局上也堪称杰作 , 诗人匠心独运 , 诗句自然成对 , 不仅上下两句对 , 而且还有句中自对 , 如上句中的天对风 , 高对急;下句中的沙对渚 , 白对清 , 读来富有节奏感与韵律感 。
杜甫|杜甫重阳节登高时写下一首诗,被誉为古今第一律诗,读来让人动容
本文图片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 , 十四个字 , 字字精当 , 无一虚设 , 遣词造句的功力达到了巧夺天工的程度:一个“急” , 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 , 能使人的情思在第一时间进入诗人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