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学研究中 , 我们应该区别意见和真理 。 意见是个人的 , 真理才是属于大家的 。 真理如磁石 , 它永远指向正确的方向 , 而意见尤其是荒谬的意见 , 则是错误的路牌 , 它把人指向错误的方向 。 真理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 , 它会不断丰富 , 但不会被推翻 。 即便在一段时期内由于误解或社会原因被遮蔽 , 但浮云难以遮日 , 真理归根到底会被承认 。 而一种错误的哲学不管它如何流行 , 如何符合一定时期人们的某种需要而成为显学 , 但终究会烟消云散 , 成为过眼烟云 。 正如一种时髦可以流行于一时 , 但不会永远流行 。
哲学当然不可能脱离具体的科学知识 , 因为它必须面对科学知识 , 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 没有知识依据的玄思冥想只能是空洞的思辨 。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其来源说 , 既包括对人类知识积累的继承 , 也包括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就的总结 ,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依据 。 但就哲学的对象和功能来说 , 它并不研究具体科学 , 因为具体科学只研究世界某个特定领域 , 而哲学研究世界的整体 , 是以普遍规律而不是以特殊规律为对象 。
不理解整体也难以理解局部 , 正如不理解人的结构的整体 , 也难以理解人的任何一个器官的功能一样 。 就这个意义说 , 哲学如同乐队指挥 , 尽管其不演奏任何一种乐器 。 一个乐队少一种乐器仍然是乐队 , 而没有指挥则没有乐队 。 一个乐队既需要乐器演奏者 , 也需要指挥 。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一样 , 既需要各门具体学科 , 以便深入认识局部 , 同样也需要能把各个局部联系起来的整体思想 。 哲学就是从世界整体把握世界的学说 , 所以我们把哲学称为世界观 。
叔本华曾把客体与精神活动的关系比喻为琴与琴拨子的关系 , 虽然人有同样的大脑但对相同的对象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像 。 为什么会这样?人们往往误解唯物主义 , 认为物质第一性 , 意识第二性 , 意味着对象相同 , 主体意识必然相同 。 这是一种机械反映论的观点 , 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观点 。 物质第一性 , 意识第二性 , 在于强调人的思想不是主观自生的 , 它有其物质根源 。 那么 , 为什么面对相同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思想呢?这就涉及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 , 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 人们在接受外界的东西时 , 头脑中会经过一个重新构建的过程 , 从而形成对同样对象的不同反映 。 人不仅是通过大脑反映对象 , 而且人们原有的前识也参与认识的形成 , 这个过程中有评价的作用 , 不同的评价会影响对对象的反映 。 如果这样说 , 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 , 意识第二性” , 关于“存在决定意识”的观点岂非无用?不是的 。 它有用 。 因为当我们深入研究为什么对象相同而思想、意识不同 , 或者对象相同而形成的影像不同时 , 我们还要回到物质第一性 , 回到存在决定意识上来 。 因为不同的思想意识 , 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 肯定有它的现实原因 , 这个原因不在主体自身而在主体之外的存在 。 用琴拨子弹琴 , 不同的人会弹出不同声音 , 原因就在于琴拨子的力度或弹琴者的手法不一样 。 如果没有琴拨子 , 琴永远不会发出声音 , 否则就是列宁说的发疯的钢琴 , 自我弹奏 。
没有对象和对对象的反映 , 就没有思想和意识 , 这是唯物主义;同样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思想 , 这是辩证法 。 苏轼有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 , 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 , 何不于君指上听?”如果不用琴 , 只有手指能发出琴声吗?如果只有琴没有手指 , 琴会响吗?都不行 。 主体与客体是相互作用的 。
- 离职|辞职时,最体面的离开方式是怎样的?
- 葳蕤|春暮,仿若初夏,草木葳蕤,万物生长,眼过之处。皆是满满的翠绿
- 艺术|被人们视为创造美的艺术,究竟是一项什么样的活动?
- 规定|“唯唯诺诺”原是古人应答的声音
- |文化名人访谈丨书法是世界上最美的独语——访书法家郑国斌
- 字画|办公室字画挂什么好 这才是成功人士的选择
- 中乙|中乙球员月薪一万是高薪?这不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 |魔兽怀旧服:WLK肯定会开,当前最关心的是这职业,会不会提前出
- |专家:钓鱼算捕捞可日钓千斤,钓友:你说的是打窝?
- 理想|任纵的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