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穆齐尔的创作与思想:怎样去安顿现代人无家可归的灵魂?( 七 )


江汀(诗人):这种神秘感或象征性 , 我也曾在德国浪漫派的作品中读到过 , 比如霍夫曼的《魔鬼的迷魂汤》和诺瓦利斯的《奥夫特尔丁根》 , 他们是穆齐尔的前辈 。 而在穆齐尔的同代人之间 , 表现主义的文学艺术也常常借助神秘感来达成美学效果 , 只是可能有点过分了 。 通读《三个女人》 , 我意识到它们都关乎人的“命运” 。 我想 , 穆齐尔使用神秘感或象征性的因素 , 是因为生命中本来就有神秘和象征 。 它们也像是一个个路标 , 将生活或小说的方向标示出来 。
思想|穆齐尔的创作与思想:怎样去安顿现代人无家可归的灵魂?
文章图片

《三个女人》[奥地利]罗伯特·穆齐尔著 朱刘华译 译林出版社 2013年8月
新京报:除三篇小说外 , 书末附了一篇穆齐尔的随笔《诗人之认识随笔》 , 论述了他如何看待“理性领域”和“非理性领域” 。 你如何理解穆齐尔对两种“领域”的看法?
江汀:《诗人认识之随笔》写于1918年 , 《三个女人》出版于1924年 , 它们之间确实有脉络存在 。 “理性”与“非理性”是西方文明长久以来的自我辩驳 。 《诗人之认识随笔》中提到 , “在这里 , 在最底层 , 地基也在摇晃 , 从逻辑上讲 , 数学的最深刻的基础也是不稳的 , 物理原理只是近似而已 , 而天体是在一个根本没有原点的坐标系统中运动” 。 也就是说 , 在穆齐尔所在的时代 , 经典物理学已开始瓦解 , “理性”这一概念所倚赖的基础不复存在 。 当然 , 人们仍然可以凭借“固定物”建立起“静态伦理”;然而在“诗人的家园” , 诗人的任务是“不断发现新的解、关联、情况、变体 , ……发明内在的人” 。 其实在现代主义文学领域 , 崇尚非理性一直是“显学” 。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 。 采写:张进;编辑:宫照华;校对:薛京宁 。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
点击阅读原文 , 关注4·23线上读书周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