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威廉·卡洛斯·威廉斯|那个让购物单变成诗歌的人( 二 )


文章图片

20世纪上半叶美国诗坛公认有五位大诗人——弗罗斯特、艾略特、庞德、史蒂文斯和威廉斯 ,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 , 面容最模糊的显然是威廉斯 , 尽管他比庞德年长两岁 , 比艾略特年长五岁(威廉斯生于1883年 , 庞德生于1885年 , 艾略特生于1888年) , 但在感觉中 , 威廉斯似乎是比庞德和艾略特晚一辈的诗人 。 自然 , 这和威廉斯诗歌的晚熟以及对他的承认姗姗来迟有很大关系 。 当上世纪二十年代初艾略特以《荒原》 , 庞德以《休·塞尔温·莫伯利》蜚声国际诗坛时 , 威廉斯还只能在《日晷》、《其他》等诗歌杂志上零星地发表作品 , 1923年出版的重要诗集《春天与万物》印数只有324本 , 而且大部分都没有卖出去 。 而当上世纪四十年代末 , 威廉斯陆续出版他最重要的作品长诗《帕特森》(四卷本分别出版于1946年、1948年、1949年和1951年)时 , 艾略特则在1948年以《四个四重奏》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 并因此早早进入经典诗人的行列了 。
相应地 , 威廉斯诗歌的中译本在国内也出得较晚 , 除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几本美国诗选里能见到他的几首短诗外 , 首个较全面的《威廉斯诗选》出版于2015年3月(傅浩译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今年 , 威廉斯在汉语中迎来他最重要的露面 , 继一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第二个威廉斯诗选中译本《红色手推车》(李晖译)后 , 中信出版社和雅众文化又在最近推出威廉斯长诗《帕特森》的全译本(连晗生译) , 可以想见 , 在威廉斯引领美国二十世纪后半叶诗坛的风潮之后 , 也必然会以这些晚来的中译本给汉语诗人和读者带来崭新的启发 。
针锋相对的“诗歌竞赛”
在和庞德、艾略特长达数十年的“诗歌竞赛”中 , 威廉斯一直是追赶者的角色 , 并经常因此而愤愤不平 。 在多种美国文学史中 , 都曾引用过威廉斯在其《自传》(出版于1951年)中 , 对20世纪最初20年英语诗坛做出的惊人评价:

这是我们文学界灾难降临之前的20年 。 这个灾难就是T·S·艾略特《荒原》的问世 。 我们曾经热情满怀 , 曾经有一种核心和动力 , 使我们向着发掘本土状态下的根本动力和一切艺术基本原理的主题前进 。 在艾略特天才的冲击之下 , 我们的工作步履蹒跚 , 一时陷入停滞 。 他的天才使诗歌重归学院派风尚 。 我们不知道该怎样回应他 。
诗歌|威廉·卡洛斯·威廉斯|那个让购物单变成诗歌的人
文章图片

艾略特 。
的确 , 威廉斯是在和庞德、艾略特所倡导的欧陆诗歌潮流的不断竞争中 , 慢慢形成自己的诗歌风格的 。 一开始 , 威廉斯在竞争中可谓尽落下风 , 艾略特以其天才(艾略特的天才 , 就算威廉斯也是不得不承认的)的诗作迅速成为英语诗坛上炙手可热的人物 , 而威廉斯的老友兼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同学庞德 , 则是艾略特诗歌的监护人、编辑和狂热的宣传者 , 这无疑使威廉斯对于艾略特的敌意中又增添了些许醋意 。 从1922年《荒原》出版开始 , 对艾略特的批评 , 在威廉斯笔下时有流露 。 比较而言 , 打算公开出版的《自传》的语气算是收敛的 , 而在和庞德的私人通信中 , 威廉斯则火力全开 , 这是1939年致庞德的书信中的片段:
欣闻阁下钟情于艾略特的诗句 , 但我要提醒您 , 它看着挺好仅仅因为它是拼凑的 。 或许我说得不对 , 然而 , 当今世界随便哪一位作家 , 都比那个混蛋值得我信任 。 就算他会写作 , 于我而言 , 那也跟走进教堂一样 。 我就是打心眼儿里觉得不爽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