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民劳原文及翻译 伐檀全诗几次控诉了奴隶主的不劳而获( 二 )


第二,“大敛材”,是说采集而来,经过加工,因才适用 。此即包括《邦风》中的人物,也包括其中的社会场景 。

诗经民劳原文及翻译 伐檀全诗几次控诉了奴隶主的不劳而获

文章插图
孔子在《论语》中曾说:“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而立也与”,意思就是,不通过《周南》、《召南》这样的《邦风》了解社会,无异于面墙而立的傻子 。
前面说到孔子的“《诗》 , 可以兴 ,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那段话,也是这个意思 。
第三,“平门”,有多种解读,但似乎解为贵族与贱民皆可出入之门较为准确——《邦风》,是贵族和贱民都可以出入之门 。
第四,《邦风》之“诗其犹平门”,干嘛呢——“与贱民而豫之” 。《尔雅.释诂》曰:“豫 , 乐也 。”贵族“与贱民而豫之”,就是通过贱民的诗歌,了解贱民的想法、愿望,大概要达到的,就是范仲淹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吧 。
这大约是编采《诗》的乐官的初衷,按照《国语》、《公羊传》和《汉书.艺文志》的说法 , 这也是周天子之授意 。至少,这是了解民情的重要渠道 。
诗经民劳原文及翻译 伐檀全诗几次控诉了奴隶主的不劳而获

文章插图
所以,仅就《魏风》来说,就不仅有《伐檀》,还有《硕鼠》、《葛屨》、《汾沮洳》、《园有桃》等等 。
不过,所有这些诗中的主角,应该都是底层贱民,包括知识分子和民女,而不是奴隶 。表达的,确实是对贵族的不满 。
附:《伐檀》白话译文——
1,叮叮当当砍檀树,将其放在河岸边 , 河水清澈起波澜 。
春不种地秋不收 , 为啥取粮三百万?
不打猎来不出狩,为啥庭院挂猪獾?
那些有德君子们,从不白白吃闲饭!
2,砍制车辐响叮当,将其放在河岸旁,河水清澈无波浪 。
春不种地秋不收,为啥取粮三百仓?
不打猎来不出狩,为啥大兽挂屋梁?
那些有德君子们,从不白白把饭尝!
3,叮当砍树制车轮 , 将其放在河水滨,河水清澈起波纹 。
春不种地秋不收,为啥取粮三百囤?
不打猎来不出狩,为啥庭院立鹰隼?
那些有德君子们,从不白吃怎当真!
《伐檀》表达的,是奴隶们的反抗和怨恨的声音 。
《伐檀》是魏国的民歌,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 。全诗强烈地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 。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 。
诗三章都以叙述伐檀木起头,是当时干着繁重伐木劳动奴隶,一边劳动 , 一边想到社会的不平,而随口唱出来的歌声 。
全诗三章,采用了回旋重沓、反复咏叹的手法,使思想和感情得到畅快的倾泻 。
《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很多 , 《伐檀》即是其中措辞尖锐,叙述直截了当的一篇 。因为在这些歌唱的劳动者看来 , 劳动果实应该由劳动者所享有,不劳者不获食 。
而眼前的社会现象却完全相反,不劳者“取禾三百廛”、“三百亿”、“三百囷” 。不猎者“庭有悬貆”、“有悬特”、“有悬鹑” 。因而感到极大的不平和愤慨 。
尽管他们还意识不到,造成这种不合理的分配现象的社会根源何在,但他们凭着对现实的直接感观,已经清楚地看到,社会上存在着两大阶级,一个是生产者,一个是所有者 。生产者不是所有者,所有者不是生产者 。
这就是《伐檀》一诗的思想高度之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