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38万字,北大教授赵世瑜为苏州写书:江南是做研究的福地( 二 )


|5年38万字,北大教授赵世瑜为苏州写书:江南是做研究的福地
本文图片
李王庙前湖边的神船
一番查阅资料、田野调查后 , 赵世瑜的疑惑逐渐被解开 , 书的轮廓也变得清晰 。 他发现 , 刘猛将信仰和水上人上岸成为定居人群的过程 , 似乎关系密切 。
他把视线转向历史上东山乃至整个江南的水上人 , 试图从“刘猛将信仰”切入 , 为江南地区农业聚落的形成、商业与市镇的繁荣和宗族建构等问题寻找一条新的解释路径 。
|5年38万字,北大教授赵世瑜为苏州写书:江南是做研究的福地
本文图片
关帝庙
“简单来说 , 东山的水上人上岸定居需要一个合法性的行为 , 而举行这样的仪式 , 能让他们在上岸后在当地站稳脚跟、繁衍生息 。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 刘猛将信仰是水上人的一种聚落标志 。 ”
值得一提的是 , 此前关于江南史研究已经累累硕果 , 在农业开发、市镇兴起以及社会与文化的发展等诸多领域有了丰富的认识 。 聚焦水上人上岸成为定居人群的过程 , 这是此前未曾有过的挖掘角度 , 也是这本书能称之为新江南史的一大原因 。
回忆时的“幸福感”
这里是福地 , 希望可以被接纳为江南人
赵世瑜也没想到 , 当初因偶然动念而成的东山之行 , 数年后竟变成一次奇幻之旅 。
五年期间 , 赵世瑜先后去了四次东山和两次西山 , 还多次带好友来到东山 , 带他们感受他的所见所闻所感 , 身为四川人的他也没想过自己会与江南 , 变得如此之近 。
“希望因为写作和出版这本书 , 也可以被接纳为江南人吧 。 ”
|5年38万字,北大教授赵世瑜为苏州写书:江南是做研究的福地
本文图片
赵世瑜和东山村民了解相关情况
【|5年38万字,北大教授赵世瑜为苏州写书:江南是做研究的福地】当采访人员问及创作过程中是否遇到一些困难时 , 赵世瑜笑言 , “真的谈不上” 。
“江南是做研究的福地 , 环境适宜 , 研究资料丰富 , 人们也很热心 。 总体来说 , 在江南做田野调查 , 是件令人身心愉悦的事情 。 ”
|5年38万字,北大教授赵世瑜为苏州写书:江南是做研究的福地
本文图片
2019年7月葑山寺荷花节
赵世瑜在后记中曾回忆起这样的景象:
东山的傍晚 , 当五点多钟太阳升起 , 满天朝霞 , 长长的船队在河道上缓缓而行 , 顿觉生活是如此美好 。
|5年38万字,北大教授赵世瑜为苏州写书:江南是做研究的福地
本文图片
赵世瑜和东山村民了解相关情况
让赵世瑜留恋的不止是江南的一方水土 , 还有热心的东山村民以及一路给予他帮助的苏州友人 。
“当时 , 苏州大学张程娟老师帮我联系了苏州市吴中区档案馆 , 陪同我查阅和复制档案 , 并复制给我苏州大学图书馆所藏重要资料 , 帮助我在苏州市图书馆核对材料 。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的张英聘同志也热心帮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检索资料 , 丰富了我在书中的讨论 。 ”
这些都是赵世瑜不能忘怀的 。
|5年38万字,北大教授赵世瑜为苏州写书:江南是做研究的福地
本文图片

让赵世瑜遗憾的是 , 当下 , 因为新冠疫情的原因 , 本来要做的田野工作被迫大量削减 , 很多个案没有能进一步结合田野工作得到更详细的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