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2021年4月20日-2022年4月20日 , 小红书平台以“读书笔记”、“书单”为检索词的发布笔记情况统计 。 (数据来源:新榜旗下小红书数据平台新红)
不过总体来看 , 相较于美妆穿搭、美食分享、生活记录等品类内容而言 , 深耕文化领域的读书博主人设在小红书平台仍未进入主流 。 从2022年2月至3月影响力排名前100位的博主标记领域来看 , 多数博主仍来自符合小红书社区调性的传统领域 , 有影响力的头部读书博主仍然数量有限 。 对照快速增长的书单笔记数量 , 这之中似乎映射出该领域未来发展的蓝海 , 而影响力的真空也侧面佐证相关内容目前正处于野蛮生长状态 。 因而 , 不难理解为何教别人做读书博主的帖子往往会获得更高的关注度 。
本文图片
小红书top博主领域分布 。 (数据来源:新榜旗下小红书数据平台新红)
而在这股看似蓬勃发展的阅读分享潮流中 , 流量高走的多数笔记也的确是这些教人如何做读书博主的经验传授 。 多位粉丝过万的读书博主的个人主页上 , 与书有关的笔记寥寥 , 排在点赞数前列的以模板化的秘诀分享为主 。
就具体内容而言 , “利他”几乎是此类资历较深的读书博主反复强调的流量密码 。 而标题的拟定更是“利他”的集中体现 。 获得高赞的笔记往往会在标题处突出所推书籍带给自身的改变 , 尤其是改变本身的“即时性”和“反差感” 。 多位博主就称“仅仅分享自己的感受是不够的 , 关键是你的感受能够多大程度解决别人的需求” 。 因此 , 具体的读书笔记往往不如一箩筐的书目打包更加“有用” 。
从小红书获赞数排在前20位的书单笔记标题中不难发现 , 聚焦具体“改变”是共同的特点 。 哪类书能够读完后让人“不再想玩手机”、“历史考满分”、“学会画一幅画” , 甚至“防止乱花钱”等等 , 这些都指向了当下大众情绪的痛点 , 且除了“有用”之外 , “有结果”似乎更加重要 。
本文图片
在小红书以“书单”为关键词检索 , 获赞数排名前20的笔记情况统计 。 (数据来源:新榜旗下小红书数据平台新红;统计时间:2022年4月20日)
值得一提的是 , 这种“利他”式的分享也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变味 。 部分量产式的读书笔记“意外”受到初高中学生群体的欢迎 , 多条留言称“寒暑假作业有了着落” 。 实际上 , 为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拓宽阅读面向 , 教师往往会通过布置读书笔记、好句摘抄等作业任务加以督促 。 而金句式的推书笔记无形中充当起了现成的素材物料 , 在涌入的流量背后 , 也许连博主本人也未曾料到 , 原以推书为定位的内容却将读者挡在了书本之外 。
与此同时 , 此类笔记的主体部分内容质量也参差不齐 。 《出版人杂志》的一篇文章中 , 曾做过图书编辑的周佳勋称不少读书笔记直接照搬出版社提供的宣传物料几乎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 如果仅从出版物料判断书籍质量 , 结论多少失之偏颇 , 而由此出发“背书”的推荐意见又能给予读者多大的参考价值?这也是最近该现象引发的争议点之一 , 即这些笔记是否足够真诚 。
一旦将情绪当成流量密码 , 也容易受情绪反噬 。 短期而言 , 偏向营销式的读书笔记或许会吸引读者注意 , 从而带动图书销量;但长远来看 , 消耗的却是出版社、推书人与读者之间的相互信任 。 以小红书平台点赞量颇高的《鱼没有脚》相关笔记为例 , 不少博主称“被其中的文字治愈”以至于“每一个字都想摘抄” , 随后附上书中几乎相似片段的摘录 。 但也有读者“拔草”后反馈阅读体验 , 表示这本书“叙述破碎 , 完全读不下去” , 并质疑推书博主是否看完了全书 。 读者倘若被情绪裹挟 , 为“寻求治愈”冲动入手新书 , 也更易陷入与预期不符的失望中 , 进而演变为“博主推什么我不买什么” 。
- |西山区财政局开展“春城无处不飞花,牵梦经典筑诗华”读书日活动
- |“西安市首届博物馆优秀展览”评选结果揭晓,这些展览入选
- |牛子社:“近山应见彩屏现,远水料无丽影归” |【生活琐记】
- |“大道行深——纪念李震坚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在杭州开幕
- |《上海诗人》头条诗人莫言,可以叫他“著名诗人”了?
- 考古学|在广东“挖”宝,他们让“不被历史关注的角落”重新被发现
- |用杂技讲述济南故事!“泉城记忆·东亚文踪”惊艳亮相
- 浦西|我的记“疫”∣罗志华:用画笔讴歌战疫英雄
- 冰城|冰城四月春花拂面
- 艺术|“大道行深——纪念李震坚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在杭州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