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正在消失|《纽约》( 三 )


威廉·克莱因对报纸和图书的版面——另一种可复制的视觉特征——做了深入研究 , 《纽约》的设计体现了他对这两种媒介的热爱 。 《纽约》的图书设计不是以照片为中心的 , 至少照片不是唯一的中心 。 书中对照片的剪裁 , 显示威廉·克莱倾向于对不同媒介一视同仁 。 这本书的编辑思路 , 在我看来 , 是堆砌式的(就像它饶舌的书名) 。 它刻意追求数量 , 导致了明显视觉冗余 , 抑制甚至削弱了那些过于完美和过于强烈的照片带给读者的冲击力 。
视觉|正在消失|《纽约》
文章图片

重复和反主题是这本书的主要特征 。 我能想到最接近这种编辑思路的艺术形式是rap音乐 , 因为歌词在rap音乐中的作用较小 , 歌唱时为了突出节奏 , 有时是为了接续旋律 , 有很多冗余的音节 。 这不仅与布列松对照片不可剪裁的主张相悖 , 也和罗伯特·弗兰克追求精简的编辑思路正好相反 。 《纽约》这本书和书中呈现的纽约人和街景一样 , 缺少明确的中心和强烈单一的诉求 , 不管这种诉求是文化上的 , 还是政治上的 。 一定要说这本书体现了某种文化立场 , 这种文化立场似可很简单地概括为平等主义 , 一种如今常见的想法和做法 , 但当时确实令人费解 。 为此 , 威廉·克莱因回到巴黎 , 才完成了这本书的编辑和出版 。
《纽约》的早期接受史很难考证 。 某种程度上 , 这本书能成为经典 , 反映了日本摄影在1970年代的文化影响力 。 森山大道和中平卓马都是威廉·克莱因的粉丝 。 森山大道的照片在一切方面都接近《纽约》:依靠一种逐渐锤炼出来的直觉 , 快速、反复、大量拍照 , 不对题材、主题和拍摄对象做任何区别 , 通过这种方法 , 森山大道在很短时间里就能挑选出足够数量的照片 , 完成一本书 。 实际上 , 威廉·克莱因就是这样完成了《纽约》、《罗马》、《莫斯科》和《东京》等几本书 。
? Life Is Good& Good For You
Errata Editions
2010
【视觉|正在消失|《纽约》】点击阅读原文 , 解锁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