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善喜认为宣州窑的没落与水系的改变和水位的提升有关 。
水路相对于古窑址来说就是财路、活路 。 从这个意义上说紧靠水阳江黄金水道 , 成就了这片区域窑瓷业的发达 。 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洪水也让这片区域窑瓷业转移直至消失 。
2014年水阳江开卡出现了河底挖宝 。 同样 , 2014年牛儿港节制闸建造时那三口古井和一大片堆场也在河底 。
有一种可能 , 唐朝末年 , 宁国节度使杨行密 , 为争夺地盘 , 与淮南节度使孙儒混战 。 《宣城县志》杂志载:景福元年(892年) , 孙儒攻杨行密于宣州 , 有黑云如山 , 浙下坠于儒营上 , 状如破屋 。 占曰:“营头星也” 。 后儒败死 。 杨行密的部将石濛在胥河之上创筑“鲁阳五堰” , 利用胥河以运军粮 , 水位抬高 , 小河口古窑址和堆场被水淹没而废弃 , 窑厂向上游山岗茆市湖方向迁移 , 就形成了后来的山岗古窑址群 。
500年后 。 明正德七年(1512) , 为绝苏锡常地区水患 , 东坝坝基再次加高三丈 , 汛期 , 水阳江南来滔滔洪水不复东行 , 造成宣城、高淳、当涂诸县大批圩田沉没 。 同时也切断了宣州古窑址通太湖流域的便捷水道 。
也就是 , 唐末的战乱导致了小河口古窑址沉没于水下 。 明正德七年 , 东坝加高三丈 , 水阳江固城湖水域水位再次提升 , 至此 , 每逢汛期 , 宣州窑窑口大多受洪水的淹没 , 不复兴旺 。 这里只是我们的一个推测 。 期待着有关部门和研究者的跟进 。
文章图片
当然 , 如今 , 历史真相已很难一下子作出定论 。 宣州窑的神秘面纱 , 只是被掀开了一角 , 千年的冰山仍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 等待人们去发掘 。 这是历史财富 , 也是现实的挑战 。
从已知的窑址作出符合逻辑自洽的判断 , 也是追究历史真相的一种方式 , 即便有一天对其中一座完整的古窑址进行一次全面的发掘 , 在当前历史材料非常匮乏的前提下 , 也不能一下子复盘宣州窑的本来面目 。
留下疑问 , 充满未知 , 反而能吸引更多宣州窑研究者乃至历史爱好者 , 更加关注这片神奇的土地 。 它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课题 , 我们可以从窑炉作坊的构建 , 文化层堆积 , 探寻原料产地及窑址周边环境对窑业生产的影响 。 从人文技术条件 , 销售路径市场 , 甚至中外交流 , 了解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状况 , 等等 。 著名的古窑址研究专家李广宁 , 张勇等曾多次来到这里作田野调查和研究 , 并全力推进了宣城宣州窑研究会的成立 。
七、待解之题
爬上堆满瓷片的窑址 , 翻检着一片片静躺了千年的古瓷片 , 仿佛翻开一页页封存多年的线装书 。 细风和煦中与先人的智慧和往古的社会文明相触碰 , 无声的交流和沟通 , 不知不觉开启了久已关闭的心扉 。 对曾经历过火与土洗涤的这片土地 , 由然而生一份敬意和眷恋 。
从这里 , 一捧土 , 千淘万洗 , 千锤百炼 。 借助火的威力 , 又装上木船 , 扬帆碧波 , 踏进每个家庭的厨间庭堂 。 有的甚至驶过蔚蓝的大海 , 远航到大洋彼岸 , 不能不让人神思飞扬 。
在这里 , 可以充分领略每一片瓷片的独特魅力 , 在悠悠逝去的岁月中 , 找寻古人的印记 。
试想 , 我们可否绘制一张水阳江畔窑址图 , 给人一个明确的空间概念 。 人们可以凭着这张图 , 用GPS导航找到一个个曾经烟火熏天的窑包 。 让历史走进现代人的生活 , 为人们的休息旅游、猎奇探险、田野研究与古人的艰辛生产搭建一个连接的平台 。 当然文物部门也要多设置一些文物信息员的公益岗位 , 发动群众加强文保力度 。
- 雕刻|工匠雕刻翡翠的时候,心里面都在想什么?我来帮你分析一下
- 饵料|原神:昨天拿到钓鱼名片了,分享一些我的经验
- |想要深入了解铁岭的历史,应该去哪里?来这里看看!
- 牡丹一元|都说2000年的牡丹1元价值高,它们具体能值多少钱呢?
- 国画|赏画|国画里的芭蕉,笔墨淋漓
- |好基友|不期世间万般好,但求基友靠得牢。史上几对好基友的基事
- 饵料|春季杆子越用越短,比着用短不可取!用饵思路不要有错误的认知
- |冬奥“大雪花”亮相清华艺术博物馆,设计团队揭秘背后的智慧
- 文物|文物中的风雅“宋”
- |把宋词唱出来|在语文书里出现的他们,有哪些关于太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