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四 )


那时钟会刚写完《四本论》 , 很想让嵇康看看 , 于是就把书揣(chuai)在怀里 , 来到嵇康家门前 , 又怕嵇康刁难 , 不敢把书拿出来 , 这可爱的年轻人就在门外很远的地方 , 把书扔了进去 , 然后撒腿就跑 。
到了他有点名气和地位时 , 他依然很想去拜谒嵇康 , 这个拜谒在《魏氏春秋》里的说法是:“乘肥衣轻 , 宾从如云” 。 其实我觉得钟会他不是想在嵇康面前显摆 , 因为在嵇康面前谁也摆不起架子 。
嵇康如同天下下凡 , 任何时候他的风仪都足以使身边的一切暗淡无光 , 哪怕他那时正脱了上衣在树下打铁 。
也许钟会只是想表示自己的郑重其事 , 可惜这郑重不为嵇康所欣赏 。 他也许看过了《四本论》 , 也许根本翻都没翻 , 总之他和上次投书后的反应一样 , 对钟会来了个不理不睬 , 过了好久没抬起头来正眼看他 。 待得钟会要走 , 他才漫不经心问了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也聪明 , 立刻对曰(yue):“闻所闻而来 , 见所见而去 。 ”
这时的钟会 , 依然是那个非常可爱的钟会 。 如果他不对司马昭进言的话 , 他会一直那么可爱 。
我们无从探知钟会必要置嵇康于死地的原因 , 如果是因为嵇康对他的冷落的话 , 那这个人也太睚(ya)眦(zi)必报了 。 这样的人 , 与嵇康就像注定要朝不同方向生长的树 , 勉强攀扯在一起 , 也一样不会成为朋友 。
朋友和敌人就如幸福和挫折 , 是生命里一定会遇见的 , 只是遭遇的早晚和所受的影响不同 。 我们由历史知道 , 钟会是置嵇康于死地的那个人 。
钟会巧妙地把握了司马昭的心意 。 他的进言深切而准确地击中了司马昭的心 。 他说:“嵇康 , 卧龙也 , 千万不能让他起来 。 陛下统治天下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了 , 我只想提醒您稍稍提防嵇康这样傲世的名士 。 您知道他为什么给他的好朋友山涛写那样一封绝交信吗?据我所知 , 他是想帮助别人谋反 , 山涛反对 , 因此没有成功 , 他恼羞成怒而与山涛绝交 。 陛下 , 过去姜太公、孔夫子都诛杀过那些危害时尚、扰乱礼教的所谓名人 , 现在嵇康、吕安这些人言论放荡 , 毁谤圣人经典 , 任何统治天下的君主都是容不了的 。 陛下如果太仁慈 , 不除掉嵇康 , 可能无以淳(zhun)正风俗、清洁王道 。 ”
“清洁王道” , 钟会巧妙地偷梁换柱 , 避过不孝 , 从政治意义上加重了嵇康的“罪行” 。 年少新贵不可欺啊!当嵇康遭遇了钟会 , 他无法逃脱 。
嵇康为自己的特立独行付出了代价 。 当年他游历郡山时见了道士孙登 , 就和他结伴游历 。 嵇康和孙登分手时 , 孙登对他说:“你的才华确实很高 , 但保全自身的本领不够 。 ”
不知嵇康在得知自己被定罪的时候 , 会不会想起孙登这句评价 。 不过即使他知道也无法改变 , 他的一生 , 热烈如赤子 , 实在是学不会八面玲珑 。 如果他改了 , 那嵇康也就不是那个桀(jie)骜(ao)不驯光芒四射的嵇康了 。
如果说谢安是集魏晋风流的大成者 , 那嵇康就是集魏晋风骨之大成者 。 在为人处世的态度上我们更应学谢安 , 以柔克刚 , 出入同归 , 万事在他手里都各有所归 , 而嵇康作为精神上节旄(mao) , 须高擎心上 , 提醒自己不要在这红尘孽(nie)浪里沉堕 。
书上是这么记载他的死:“嵇中散临刑东市 , 神气不变 , 索琴弹之 , 奏广陵散 。 曲终 , 曰(yue):‘袁孝尼尝请学此散 , 吾靳固不与 , 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 , 请以为师 , 不许 。 文王亦寻悔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