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四月 , 许多人在社交平台引用了艾略特经典长诗《荒原》的开头:“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2022这一年正好是《荒原》问世一百周年 。
【历史|《荒原》百年|胡桑:历史活在永恒的当下】《荒原》是英国诗人艾略特的代表作 , 其出版被誉为“西方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 。 1922年10月 , 《荒原》首发于艾略特自己主编的季刊《标准》创刊号 , 同年底在美国出版单行本 , 艾略特还在单行本中加入了五十多条注释 。
在四月 ,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特就《荒原》在中国的接受史、它对中国诗人的影响、它与当下的关联等话题专访了几位中国诗人 , 他们之中很多人还是批评家、作家、学者、译者、文学期刊编辑 。
此文为诗人、同济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胡桑就《荒原》接受澎湃新闻采访人员专访 。
文章图片
胡桑
【对话】
澎湃新闻:《荒原》这部西方经典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胡桑:《荒原》发表后不久就传入了中国 。 1920-1930年代 , 很多中国诗人通过读英文版接受了影响 。 赵萝蕤的老师叶公超等人率先介绍了艾略特的诗学 。 在当时的中国 , 甚至形成了所谓的“《荒原》冲击波” 。 “荒原意识”渗透到了很多中国诗人的写作中 , 比如闻一多的《荒村》、卞之琳的《春城》、何其芳的《春城》 。 中国诗人从“荒原”意象中看到了现代世界的困境、现代性的病症、现代人分崩离析的伦理处境 。 特别是赵萝蕤应戴望舒之邀 , 翻译《荒原》 , 于1937年在新诗社出版 , 再次推动了这首长诗的影响 。 赵萝蕤的译文吸收了1930年代汉语诗歌的语言成就 , 她的丈夫便是新月派诗人陈梦家 , 她又继承了神学家父亲赵紫宸的家学 , 对圣经语言尤其是和合本语言十分熟悉 。 这些造就了《荒原》译本语言的蕴藉、舒朗、精准 。 这是一个出色的译本 。 这首诗对九叶诗派诗人来说举足轻重 。 对于他们而言 , 《荒原》是去个人化、智性化写作的典范 。
澎湃新闻:此后《荒原》在中国经历了什么?
胡桑:1949年以后 , 艾略特像很多西方诗人一样 , 被打入了冷宫 。 袁可嘉在1960年甚至撰文称艾略特为“英美帝国主义御用文阀” 。
后来穆旦在1970年代进行重译 , 不过直到1985年才出版 , 收入《英国现代诗选》 。 裘小龙(1983)、叶维廉(1983)、赵毅衡(1985)、杜若洲(1985)、汤永宽(1994)等译过多个版本 。 《荒原》里的“荒原意识”慢慢褪去 , 新古典主义倾向得以显露 。 对经典文本、典故的现代激活方式刺激了很多中国诗人去中国传统里寻找现代性 , 比较典型的是杨炼的《诺日朗》 。 其实 , 海子的长诗里也能看到《荒原》的痕迹 。
到了1990年代 , 中国诗歌不再满足于无论是语言的还是精神的宏大叙事 。 日常性和叙事性变成了变革的方向 。 此时 , 《荒原》里日常生活的象征式书写、对生活片段的叙事性处理启发了王家新、萧开愚等众多诗人 。 我们可以在萧开愚长诗《向杜甫致敬》(1996)里看到《荒原》里对当代日常生活片段的提炼 。
文章图片
澎湃新闻:你什么时候第一次读到了《荒原》 , 当时有着怎样的感受?
胡桑:我在1997年读到一本王家新、沈睿编选的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诗人诗集《最明亮的与最黑暗的》 。 里面收了艾略特几首诗 。 只是可能因为《荒原》名声太盛 , 反而没收入 。 我第一次读到全本《荒原》是在2000年 , 我来到西安读大学 。 在书店里 , 淘到了赵萝蕤译文自选集《荒原》 。 让人惊讶的是 , 在序言里 , 我发现 , 赵萝蕤是我同一个镇的老乡 。 她1912年5月9日出生于浙江德清县新市古镇四平路1号,当时是一家米行,米行在她祖父手里已经逐渐败落 。 她家就在我从小去吃馄饨的平桥旁边 。 不过 , 后来我知道 , 1992年 , 赵家三进院落由赵萝蕤的堂妹拆除重建成了很当代的砖瓦房 。
- 西南联大|《许渊冲百岁自述》获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
- |傅山《阿难吟》颜体楷书欣赏
- 展览|贵州首个!《裂变》炫酷开展,国内外“天花板”级大师作品来了
- |《昙花》——作者:董雯(笔名梅香如水)
- 柏杨|纪念柏杨逝世十四周年,《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精装版紧急加印
- |《风起陇西》:这部三国“谍战”,在历史的缝隙里涤荡出人的忠义
- |《先知耶利米》多纳泰罗(意大利)-雕塑作品欣赏(四百三十一)
- |白金净无痕的新书转型科幻网文,《7号基地》能否获得科幻星光奖
- |《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谁?没有江宁织造就没有《红楼梦》|观澜
- |画家田学森居家绘新作《晨曦》,祈愿疫情早日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