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燕|邱燕原创丨“封”声鹤唳下的日常(散文)

邱燕|邱燕原创丨“封”声鹤唳下的日常(散文)
本文图片

【邱燕|邱燕原创丨“封”声鹤唳下的日常(散文)】“封”声鹤唳下的日常
文/邱燕
世事无常 , 济南的疫情愈来愈严峻 。 凡事预则立 , 似乎是有预感快封着我们了 , 周日上午出去采购了一趟 。 上楼不久 , 儿子告诉我小区大门锁了 , 只让进不让出 。 大白已经进驻小区 , 9号楼拉上隔离带子 , 每个楼洞有专人把守 , 不让他们下楼了 , 说是有个“小阳人”的次密接者 。 问大白什么情况 , 回答一切听从上头安排 , 他们不清楚 。
奥密克戎病毒攻城略地 , 不见硝烟 。 传播速度之快 , 以咱们的人均医疗条件负荷不了大批感染者住院 , 目前用封控隔离来阻断传播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 疫情就是命令 , 说封就封 , 意料之中 , 无话可说 。
封控多久不知道 , 我们能做的就是如何调节心态和生活方式 , 使郁滞的心情得以舒缓 , 把日子过得饱满充实是多数人需要面临的一门功课 。 忙时不慌是从容 , 闲时不荒靠自律 。
去年几次逛书城书店 , 每次都携回一摞书 。 买书如山倒 , 读书如抽丝 , 到现在也没抽几根丝 , 现在有了大把的整装时间 , 可以慢慢浸润 。 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 让我披阅秘史 , 感受人性之美善 。 世上一日 , 书中千年 , 待我与古今才子心灵交会精神往还 。
再次发现做饭、洗碗、扫地 , 样样家务自己都喜欢 。 其实做个居家女人多有福气 。 外面的世界虽然精彩 , 如果家庭中男子能挑起养家的重担来 , 女人们没有后顾之忧 , 谁又真心喜欢出头露面地四处奔波?
反正哪里也去不了 , 索性静下来过“慢生活”:自己发面蒸馒头 , 煮黑豆 , 发绿豆芽 , 腌黄瓜咸菜 , 阳台花盆里种南瓜 。 发绿豆芽一次不能发太多 , 隔天发一拨 , 每天过水 , 洗笼布 , 看着绿豆芽见风就长 , 十分希望绿豆芽发得粗壮 , 人吃绿豆芽不长胖 。
看到老朋友发布的视频 , 展现的是谷雨时的麦田 , 大片希望的田野 。 被疫情封控在家 , 天气如人心阴沉 , 忽然雨点杂沓 。 蓦然发现这片充满生机的田野山林 , 心头一亮 , 这场应季的谷雨多么可贵 。
转眼一想 , 相比无家可归、流离失所回不了家 , 出不了门都不算点事;相比历史上疫情大暴发时期 , 无人管无人问 , 任由百姓自生自灭 , 全凭造化 , 甚至出现“白骨露于野 , 千里无鸡鸣”的荒凉 , 现在政府组织全员核酸 , 隔离抗疫 , 不致大恐慌 , 大悲剧;相比其他城市的惊慌失措 , 泉城老百姓是备好了物资等封控 。
有人在朋友圈里发文:准备的蔬菜没吃完 , 先解封了 , 但也无处可去;还有人发文:囤货先要去库存 , 多炒几个菜腾空冰箱 。 有朋友在群里问大家被封的情况 , 长期出差在济的北京朋友说:情绪到了 , 准备足了 , 未被隔离感觉有点失落 。 济南是个包容性极强的城市 , 一个外地人来了 , 怎么不把人家及时封控了 , 让人家消除隔膜 , 消弥人家的失落感呢?
姐姐知道我们被封控了 , 两个人有空就煲电话粥;朋友那颗牵挂的心 , 不时通过微信、电话传来关怀和暖意;儿子担心我缺乏锻炼 , 建议我们一起跳时下爆款的刘畊宏的健身操 。
同学在小群里分享他的生活:这几天我把茶壶依次排队在茶几上 , 想喝啥茶用啥壶 , 喝这个茶 , 看那个壶 , 也挺有趣 。 想象着那一排花色不同、形态各异的茶壶 , 或粗朴或精致 , 或内敛或奢华 , 立于几上 , 不动声色 , 静待主人来探询、深究它的器形、质地、温度、釉色、做工、工艺、身上的线条、构图、落款以及它的出身、身价 , 真应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