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67岁莫言,还是很猛( 二 )


当莫言整日追逐着牛羊跑在野坡上时 , 与他同龄的孩子依然在校园中读书、嬉闹 。 此时的莫言 , 开始感知到口腹之外的的饥饿——对知识的饥饿 。
放牧的时光里 , 陪伴莫言的唯有他自己脑海中的各种缤纷想象 。 他曾幻想能有一只狐狸变成美女来与他作伴放牛 。
直到有一天 , 一只火红色的狐狸从他面前的草丛中跳了出来 , 莫言没来得及思考它会不会变成美女 , 就被吓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 等狐狸跑远 , 莫言还心有余悸 。
母亲|67岁莫言,还是很猛
文章图片

莫言在家乡与友人合照(右)
想象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 在莫言的童年中比比皆是 , 他无法改变那个年代、也无法改变自己的环境 , 他能做的 , 唯有在饥饿中活下去 。
那时的莫言时常跑到田野里、河滩上 , 把一堆堆的枯草烧成灰 。
“我看到野草燃起来 , 心里就高兴 。 ”这样独特的快乐背后 , 是时代的心酸 。
粮荒时 , 一整个村的村民都只能去满山挖野菜填饱肚子 , 不少人因此患病甚至死亡 。 不仅粮食匮乏 , 连用来烧火做饭的野草都是一个大问题 , “荒得连草都不长” 。
因此假若没有粮食 , 有野草也是件很好的事 , 他在无形中等待着 , 一个能让野草燃烧的机会 。
02
“青春之歌”
贫瘠的乡村生活里 , 能找到书看是莫言生活中最期待的事 。 他甚至愿意出力换取读书的机会 , “推十圈磨才能获准看一页书” 。
在接受央视采访时 , 采访人员董倩曾发问:“您不能推一圈磨就看一页书吗?”
莫言大声说:“我愿意人家不愿意!”在温饱都难以满足的年代 , 读书看起来既奢侈又没用 , 只会耽误劳动 。
莫言说在那样困难的年代 , 陪伴自己最长久的就是一本《新华字典》 。
这本毫不起眼的工具书 , 让辍学后的莫言有了学文识字的依傍 。 他将一页页反复阅读 , 小小的一本《新华字典》也被他看得变得破旧不堪 。
母亲|67岁莫言,还是很猛
文章图片

正在写作的莫言
在当时的农村 , 谁家有本书都视若珍宝 , 轻易不外借 。 莫言至今仍记得读《青春之歌》的那一天 。
那是一本莫言好不容易借来的书 , 并且他答应朋友只借一天 , 不管看不看完 , 第二天必须还书 。 为了把书读完 , 莫言只能争分夺秒 。
抱着书 , 他跑到一个草垛上就看起来 , 却把一群嗷嗷待哺的羊忘到了一边 。
母亲看到羊儿饿的咩咩叫 , 直气得要打他 。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 , 莫言把周边乡村里能摸着见着的书都看了一遍 。
那本一天之内就读完了的《青春之歌》 , 他依稀还记得书中的一些段落 , “那些回忆都变成了我宝贵的资源 。 ”
母亲|67岁莫言,还是很猛
文章图片

莫言(后排左一)与战友合影
1976年 , 21岁的莫言爬上了装运新兵的车 , 开始了自己的部队生活 。
当兵之后的莫言心情十分快活 。 在高密老家的二十年来 , 他不仅很少能吃饱 , 就算是有的吃也是一种口感差到要命的杂交高粱 。
入伍后 , 托后方基地农场的福 , 新兵莫言不仅每顿都能吃到饱 , 还能吃到精米精面 , 这让莫言感到极大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