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明|一周书记:城市史研究与城市灾难危机中的…问题意识

|李公明|一周书记:城市史研究与城市灾难危机中的…问题意识
本文图片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城市》 , [美]马克?范?德?米罗普著 , 李红燕译 , 商务印书馆 , 2022年3月版 , 284页 , 96.00元
读美国学者马克·范·德·米罗普(Marc Van de Mieroop)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城市》(原书名The Ancient Mesopotamian City , 1997、1999;李红燕译 , 商务印书馆 , 2022年3月) , 感受很深的是作者以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城市作为核心论题而提出的城市史研究的问题意识 。 对于并非专门研究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历史的读者来说 , 城市史研究的阅读视角可能更接地气 , 尤其是结合对各种城市人为灾难的思考 , 城市史研究的问题意识更有现实意义 。
首先是在城市起源研究中的西方中心论问题 。 在西方学者的城市史研究中 , 虽然关于城市起源的研究基本都会以美索不达米亚作为起点 , 但是正如作者所赞同的马里奥·利维拉尼的文章《古代近东城市与现代意识形态》(The Ancient Near Eastern City and Modern Ideologies)所清楚地阐明的 , 现代关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城市化进程的观点反映了不同学者及其时代的偏见和意识形态立场 。 米罗普说他在本书中提出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城市模型并力图把这个模式融入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古代城市”的理想类型之中 , 就是为了消解关于西方与东方对立、把希腊视为“我们的”文明发源地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历史目的论观点 。 他认为“殖民式的说教在遭到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猛烈批评的20年后 , 仍然存在于古代近东研究领域” , 因此学术界亟须用后殖民时代的视角研究古代美索不达米亚 。 (平装版前言 , 第5页)但是 , 米罗普并非简单地提出非西方的城市发展模型并使之与西方模式对立起来 , 他认为这样的做法会忽略了许多在现实中尤其是在东西方对比中存在的细微差别和变化 , 这就有延续东方学家观点的危险 , 即认为这些地区之间是根本对立的 , 其差异性可以通过把它们的特点归纳进简单的列表来解释 。 而他的目的是把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城市作为一种类型与古希腊-罗马世界城市化进程的观点进行比较 , 同样是在抽象概念的层面上进行有效性、有争议的对话 。 (引言 , 第9页)在这里可以看到 , 反对西方中心论并不是要简单地论证一个对立性的非西方城市模型 , 也不是像某些全球史叙事中的那种宽宏接纳与叙事安排 , 而是要在二者之间建立跨文化、跨地域的对话模式 , 是在人类文化的整体性观照下的城市史叙事 。 在这种问题意识的引领下 , 作者的研究得出结论是:“我们可以说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城市符合韦伯和芬利描述的古代城市的类型 。 在经济和社会方面 ,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与古代希腊和罗马之间的相似性大于不同 。 ……我们希望 , 学者们对古代近东和希腊-罗马世界都给予严肃的考量 。 ”(252-253页) 虽然在书中作者并没有详细论述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与古代希腊和罗马之间的相似性 , 但是对于西方城市史学者来说其间的相似性应该不难体会 。
破除西方中心论是全球史和跨文化研究的重大议题 , 相应来说在城市史研究的场域中既有东西方视角的转换与整体性重构的问题 , 同时也应该产生的问题意识是如何认识和破除政治中心论和权力中心论 , 只有破除固化的中心论模式才能呈现城市史研究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的多元模式 。 这既是城市史研究中的地缘政治问题 , 同时也是政治史研究中的权力与地缘关系的问题 。 由此可以引出的具体问题意识很多 , 比如城市权力结构在某一严重失控时刻发生的变化、城市官僚系统的人员来源、文化背景、政绩考核体系、奖惩机制等等问题 。 在今天的城市史研究中 , 无论如何总是可以有各种线索和可能收集这些信息和相关史料 , 问题意识往往是发掘史料的最好向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