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有常 , 四时佳兴 。 每一个季节都会如约而至 , 每一个节气也会按时到来 , 依然会让人们满怀期待 。 节气的轮替不仅会带来明显的气候变化、大地景物的变迁和天空星斗的转动 , 而且每一节气都有其风俗习惯、节令美食和养生之道 。 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 , 内容非常丰富 , 参与群体广泛 。 丰富多彩的节气民俗文化活动 , 传递着乡土文化的深厚底蕴 , 满足人民群众对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的需求 , 引领民众对二十四节气文化价值的认识升华 , 激活人们对本土生活的创造力 , 增强社区民众之间的情感纽带 。
近年来 , 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文化艺术创意十分活跃 , 从一年一度的二十四节气文化产品设计大赛参与情况看 , 2020年举办的首届大赛共有4363件(套)作品参赛 , 第二届大赛的参赛作品翻番 , 达到近9000件(套) , 内容涵盖视觉传达、创意影像、文创实物、数字技术四大类别 。
不仅如此 , 节气文化影视文化作品也如雨后春笋 , 层出不穷 。 这些影视作品以雅俗共赏的形式深挖节气文化内涵 , 为观众奉上了一道又一道喜闻乐见、趣味横生的文化大餐 , 让现代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老的节气文化之美 。
最震撼心灵、感动国人的是 ,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别出心裁地采用二十四节气进行倒计时 , 这一视频短片从每个节气遴选一种代表性意象 , 在故宫、长城、天坛、中国壮美山水和人文景观映衬下 , 配以或唯美、或动感的冬奥和冰雪画面 , 按节气顺序依次亮相 , 引用一句脍炙人口的古诗词释意 , 将中国传统和现代美学完美结合 , 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
源于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财富
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二十四节气流布全国 。 秦汉时期 , 在旱地精耕细作形成之时 , 中国先民根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创立了二十四节气 , 并于公元前104年纳入太初历 , 在全国颁行 , 因为疏密得当 , 符合大自然变化的节律 , 成为古代中国用来指导生产与生活的普遍历法 , 并不断地深入到中华民族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 。 各地又根据本土具体的气象、气候等特点创作数不胜数的节气谚语 , 用于指导生产生活 , 使其在当地“落地生根” 。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不仅在中华大地上传承久远、播布广泛 , 还影响到日本、朝鲜、韩国、越南、马来西亚等许多国家 , 在东亚、东南亚民众的生产和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节气文化印记 。 早在公元552年 , 二十四节气就随中国历法传入日本;而朝鲜三国时代 , 百济国已使用包含二十四节气的中国《元嘉历》;越南则于1324年引进中国的《授时历》 。 这些国家在中国历法的基础上保留了大部分节气 , 并调整部分节气的时间或名称 , 创立了适合本土特点的历法 , 有的还增设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节令习俗 , 比如日本的杂节 。 经过本土化的二十四节气体系 , 以丰富多元的形式影响着东亚、东南亚国家的农业、历法、节庆、社交、语言、文艺以及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 , 在今天依然焕发着生机 。
二十四节气是具有科学品质的文化智慧 , 所表征光照、气温、物候等变化的时序规律 , 对黄河、长江流域乃至北半球都普遍适用 , 甚至南半球也可以借鉴其定义和内涵 , 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 全人类都通过观察太阳运行、月亮的阴晴圆缺、星体运动轨迹 , 创立自己的时间制度 。 “二至二分”是各国四季划分的依据 , 欧亚许多民族也存在着“二至”“二分”的节气文化传统 。 尽管许多民族都通过观察太阳的周年运动轨迹确定时节 , 但是只有中国先民创立的这套时间知识体系不仅历史久远、绵延不绝 , 结构完整、内涵深厚 , 而且史料丰富、影响广泛 , 对世界各民族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 美刻|美时美刻?美术名作中的二十四节气――立夏
- |生动!苏绣版二十四节气再现中国文化之美
- |【二十四节气里的壮乡】时至立夏,万物繁茂
- |传奇世界:职业商人和业务商人有哪些区别?区分时擦亮眼睛
-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风雅夏:赏牡丹、读《聊斋》、尝夏鲜
-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立夏
- |“我家门前有条河”文旅活动暨二十四节气之“立夏”文化活动开幕
- 二十四节气|诗情画意中的二十四节气之美|立夏
- 二十四节气|(图表·插画)【二十四节气·立夏】赴约夏天(三)
-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绿树荫浓夏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