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已经提出“敬”的概念 , 也已经就礼说敬 。 但像徐干这样 , 敬、礼双提 , 交互地、系统地论述它们 , 似乎还没见到 。 今天 , 在工夫论的脉络里 , 一讲到“敬” , 我们通常会想到二程“敬义夹持”、程颐“涵养须用敬”以及朱子主敬涵养的观点 。 一般不会想到的是 , 早在东汉末年 , 徐干就已经这么鲜明地表彰“敬”的工夫 , 并且还敬、礼双提 , 达到相当的理论高度了(当然 , 具体的脉络、内涵不尽相同) 。
在“尽敬以成礼”之外 , 徐干又强调一个“积”的工夫 , 可以看作他工夫论的补充原则 。 “积”的工夫首先是“积小致大”(46 , 《修本》) , 徐干称作“慎其寡” 。 他认为 , 一点一滴地从小处做起 , 就可以“不要而遘 , 不征而盛 , 四时嚜而成 , 不言而信 。 德配乎天地 , 功侔乎四时 , 名参乎日月 。 ”(47 , 《修本》)应该是因为对这点深具信心的缘故 , 徐干又补上一句话说:“道之于人也 , 甚简且易耳” 。 值得一提的是 , 这儿 , 从“积小致大”居然就讲到“德配天地”的地步 , 其中显然也有《中庸》“故至诚无息 , 不息则久……博厚配地 , 高明配天……”的影响在 。
“积”的工夫又表现在“积之于素” , 也就是要在平素就持续不断地实践 , 要“久于其道”(69 , 《贵验》)这点我就不多说了 。
荀子在《儒效》中说:“性也者 , 吾所不能为也 , 然而可化也;积也者 , 非吾所有也 , 然而可为也 。 注错习俗 , 所以化性也;并一而不二 , 所以成积也 。 习俗移志 , 安久移质 。 并一而不二 , 则通于神明 , 参于天地矣 。 故积土而为山 , 积水而为海……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积礼义而为君子……故人知谨注错 , 慎习俗 , 大积靡 , 则为君子矣 。 ”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 , 由于对人性的有限的认识 , 荀子的修养工夫特别地看重“积” , 并且这个“积”也一样可以具体地跟“礼义”结合起来 , 说成“积礼义”;据此我们可以说 , 徐干“尽敬成礼”与“积”的工夫 , 正是荀学一路 。
前面说过 , 徐干已经不再强调性、伪之分 , 也不再强调“化性起伪”的观点了 。 此处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指出 , 徐干曾援用譬喻谈论人性问题 , 他说工匠修治瑕疵于是珠玉能够“纯其性 , 若夫素然”(43 , 《修本》) , 又说白色画布上了彩色之后“敝而不渝 , 孰知其素欤?”(6 , 《治学》) , 这就间接地或某个程度地表达了明清时期“习与性成”的观点 , 也就是荀子哲学里所隐藏着的“积善成性”的观点 。
结语
徐干哲学典范的轮廓大致如上所述;更缜密的图像 , 以及其他方面的观点(如政治观) , 都可以据此进一步去探究 。 本文的结论是 , 徐干的哲学 , 即使某些地方或某个程度参照、吸收了孟学 , 但他的整个哲学典范 , 却很明确地是荀学的性格 , 并非曾巩《中论序》所谓的“推仲尼孟轲之旨” , 也不是徐湘霖[6]77所谓的“在孟子和荀子的差异和对立互补的矛盾双向运动中 , 得其中道” 。 此外 , 《中论》在好几个地方明显地延续或响应了《中庸》 , 而它整个的思想性格却是荀学 , 这也印证了徐干眼中的《中庸》本来就是荀学一路 , 跟宋明儒眼中的《中庸》是两回事 。
可以说 , 徐干的哲学对荀子哲学有继承 , 也有创新和推进;是荀学哲学史上 , 在汉代董仲舒、扬雄之后 , 西晋裴頠之前的一个重要的中继;而《荀子》、《中庸》、《中论》(还可以加上隋代王通的《中说》)的前后相续与一贯相通 , 则是前期儒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学术“事件” 。
- 晁盖|水浒里的惊天阴谋?晁盖的死,是宋江干的?
- 艺术家|不相干的两张图,被他合二为一,趣味“混搭”令人发笑
- |书画联盟丨徐湛老师教你画兰花、兰草!主次,虚实,呼应等绘画关系大合集
- 鲁迅的故乡$当代大家吴冠中晚年干的这件事,让造假者羞愧
- 金朝@外族入侵时,孔子后人干的事让皇帝也无语,鲁迅的评价果然没错
- 沙漠!沙漠中倒下一瓶水有多恐怖?水用生命告诉你,这真不是人干的事!
- 贾珠#红楼梦作者最恨的女人是她! 贾府第一次被抄家就是她干的!
- |上司让你干的五件事,拒绝为上,谁干谁得罪人
- 丫鬟&红楼梦丫鬟意外之死,揭开薛宝钗为嫁宝玉,干的一件隐秘丑事
- 贾母#贾元春失宠,薛宝钗干的事,让贾府走上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