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谚语“桃花开 , 杏花败 , 李子花开卖苔菜” , 又言“李子花开烀咸菜” , 把农事与花开联系起来 , 便于大家记忆 , 这是农谚的一个特点 。 农民知农事 , 以花开为信 , 适时耕种牧养 , 就会有好的收获 。 同样 , 看花、写花 , 关心世情、农事的文人 , 也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 。 因此 , 宋人牟巘“灼灼桃华 , 青青麦苗”的诗句就值得一读 , 虽似平淡无奇 , 却见识不俗:赏桃花 , 也赏麦苗 , 没把农作物低看了 。
【|晨读|灼灼桃华,青青麦苗】
本文图片
古代把桃花与麦子共赏的诗人还有不少 , 如宋人徐似道“春风自共桃花笑 , 秀色偏於麦垅多” , 汪莘“桃花既夹道 , 麦苗亦成林” , 都是实践陶渊明先生既“登高赋新诗”又“衣食当须纪”的文人 。 明代高邮王西楼先生更是了不起 , 能写出“斜插 , 杏花”“喇叭 , 唢呐”传世名曲的文人 , 竟然还想着为百姓救荒写出《野菜谱》 。 就是这本“小册子” , 被官做得大、文作得好、还关心农事的徐光启先生看在眼里 , 收入《农政全书》;而今《野菜谱》被记入王毓瑚编著的《中国农学书录》 , 日本天野元之助著的《中国古农书考》 。
日本东畑精一在《序》中说:“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 , 中国进行过多次改朝换代的变革 , 但是这种变革却很少引起社会革命 。 作为国家的支配力量 , 虽然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等变化 , 可是这种变化对经济的影响甚微 , 所以也看不到令人瞠目的产业革命……农业方面更是如此 , 在这里没有阶段性的进步和技术革新 , 只有像生物生长那样的连续性推移……”东畑精一先生所言不虚 , 值得深思 。 何以如此?当是中国古代文人学士看桃花的人多 , 想着麦苗的人少 , 研究桃花、麦苗的人更少 。 远的不说 , 清末民初农村商贸《杂字》通俗读物非常盛行 , 然而并没有编印出一种“三、百、千”似的好本子 。 那时进士、举人还在 , 又有谁愿意参与其事呢?许多文化人看不上对社会有用的基础工作 , 不愿做艰苦细致的研究之事 , 以为看花吟诗才是正经学问 。
翻翻中国古代文人留下的集子 , 诗词类是最多的 , 可又有多少名篇佳作传世?许多人数根须倒是捻断不少 , 好诗却没有吟一首 , 成功者恰如牛毛与麟角之比 。 “灼灼桃华 , 青青麦苗” , 看花不忘人世冷暖 , 不忘为社会做点有用的事 , 这才是真学问 , 这才是知书达理的人 。 (孙南邨)
- 鲲鹏|晨读|说《鲲鹏》
-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晨读|雾霾散去显春晖
- 迎风|千城胜景|枣庄市中:桃花灼灼迎风开 愿与春天共徘徊
- 行走|早读丨愿你欢歌一路,踏花而行()
- 生活|朗诵丨笑对人生,是一种能力
- 桃花|晨读|桃花开了,该酿酒了
- |晨读|旧书里的流水年长
- 作品展|“灼灼其华”五人作品展周六在石家庄市博物馆展出
- 春天|春日意兴,在中国古代文物中灼灼展现
- 鸟儿|春日意兴,在中国古代文物中灼灼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