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欢|瞧不起这工作,年轻人还是没被毒打过( 三 )


【吴欢|瞧不起这工作,年轻人还是没被毒打过】
他笑称自己一直在做小孩的生意:
卖房子时 , 帮客户畅想这房子哪能当孩子书房、安静温馨 , 老人在场时便说未来能如何改造成孙子房 , 三代人其乐融融 。 卖课时设计问题 , 试图破解家长的需求是让孩子拔尖冲刺985 , 还是上个一本就足够 , 都有不同策略 。 前者要表示鼓舞肯定 , 感慨家长有拼劲、家风昌盛;后者则要表示坦然 , 说做家长都不容易 , 咱们不求孩子大富大贵、只求给他保个过得去的前程 。 而做儿童用品的外贸 , 重点在于强调我们商品性价比最高、而且“最懂你们国家的流行” 。
我问他有什么工作心得 , 回答是“死缠烂打” 。 而下一句是 , “做好被人骂的准备” 。 很多人厌烦销售岗位 , 形容它像“牛皮膏药” , 其实就是因为销售们必须在乎每一单是否能成 , 会以各种方式促成买卖 。 巧言令色、夸大其词、煽情、试探隐私、信息轰炸……都是销售界长久以来存在的一些现象 。 而被驱赶、被拒绝、被嘲笑 , 也是销售们容易遇上的对待方式 。
我们很难对此下一个结论 , 去判断销售们孰对孰错 。 普通人的确会被一些销售行为打扰 , 朋友圈刷屏、电话询问、理发Tony推销办卡……但这又是他们的谋生手段 。
但这些缠绕在销售行当上的争议 , 势必影响着年轻人入行前的判断 。 担心自己被歧视、担心自己被厌烦、担心销售的工作会不断消耗自己的人脉资源……它们共同组成了门槛 , 让销售这份职业选择被年轻人们拒之门外 。
03
上不封顶 , 下不兜底
销售工作其实一直有一项核心缺陷——
虽然上不封顶 , 高端顶尖的销售岗位 , 业绩好能力强的话财富自由不是梦 。 但对更多普通人而言 , 他们更需要焦虑的是销售工作的“下不兜底” , 不知道自己倒霉时会跌到何种境遇 。 更妄论提供稳定的未来 。

吴欢眼中 , 自己提供的薪资是足够高的 , “正常干能两三万” 。
但应聘者眼中 , 3000元的底薪意味着五险一金缴纳也很少 , 让他们产生为未来担忧的疑虑 , 而“正常干能两三万”就像是一个未必能实现的承诺 。 且销售工作的全天待命、重人际关系性质 , 往往导致吴欢眼中的“正常干” , 对社交能力不足的应聘者来说已经变成了“拼命干” 。
《当幸福来敲门》中的男主 , 倾尽家产购买了医疗设备进行推销 , 遭遇一系列变故带着儿子流浪街头 。
他无视面试官对他行头的鄙夷 , 万事万物尽全力、不放弃 , 总是奔跑冲刺于人群当中 。
他最后凭着自己咬定不放松的销售精神成功了 , 成为了股票经理人 。 当励志电影看 , 观众自然热泪盈眶、深受鼓舞 。
但如果换成真实体验 , 大多数人都想竭力避免落入男主的境遇:带着不知是否能销售出去的仪器 , 面对着毫无确定性的未来 。

但销售本质就是这样一份相对而言、缺乏确定性的工作 , 能够相信的只有自己的能力 。 “把命运赌在明天和自己身上” , 这看起来是一句酷炫励志的话 , 但多少人有下赌的成本呢?并非人中龙凤的自己 , 能力值得信任依赖吗?纯看业绩决定的收入 , 会不会令自己疲于奔命?在这样的顾虑下 , 年轻人希望远离销售工作成了自然发生的事 。

更何况 , 普通人的蝼蚁之力在时代的变动面前实在太不值一提 , 种种风波正让这代年轻人更不敢轻信自己的力量 。
不再幻想靠着销售出人头地、赚大钱实现阶级跃升 , 只希望寻求一个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港湾 , 自己不被时代大浪冲走就行 。 一个说来有些令人心酸的对比是 , 尽管毕业找工作的年轻人们并不待见销售工种 。 但对很多困顿者而言 , 销售却是他们能找到的最好工作 。 某求职网站的“失业笔记”里许多人努力谋求着一份销售工作 , 且不在乎是超市里卖铁锅 , 还是街边服装店喊促销 。 他们当中有中年的失业者、学历缺失的年轻人、生孩子后的宝妈 。 因为“失业笔记”中更多人只能谋劳力 , 而销售算是门槛比较低的偏体面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