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筷子文化的渊源

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用筷子吃饭 , 史无记载 , 但从史书片言只语 , 毕竟有蛛丝马迹可寻 。 《礼记》有所谓"饭黍毋从箸" , 先秦时人们吃饭用手抓食 , 箸只用于夹菜 。 从饮食进化推想 , 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自然不过 , 其后的食器发展为"匕" , 曲柄浅斗 , 很像今天的羹匙 。 《说文·匕部》谓"匕 , 亦所以用匕取饭" 。 今天的"匙"相信是由"匕"发展而来 , 但总不及用箸夹菜更为方便 。
筷子|筷子文化的渊源
本文图片

理论上 , 促成"箸"的诞生 , 契机应是熟食烫手 。 先民发明钻木取火 , 将食物煮熟后 , 随手用树枝捞取是合理推测 , 因为原始人类生活在森林和洞穴 , 最方便的材料是树枝 。 从现在筷子的形体来看 , 它还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 。
传说发明箸的是大禹 , 但查无实证 。 箸的诞生相信是先民的集体智慧 , 但可能起源于大禹时代 , 所以归功大禹;到商代时 , 食器除了箸之外 , 还有匙、鼎、簋等等 。
筷子|筷子文化的渊源
本文图片

这两根小玩意 , 一旦能熟练操纵 , 使用起来灵巧无比 , 难怪西方有学者赞扬筷子是东方古文明的代表 , 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 。
筷子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 , 象征着古老而悠久的中国文明 , 它浓缩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 。
筷子|筷子文化的渊源
本文图片

中华祖先何时开始使用筷子 , 已无可考 , 但这两根小玩意 , 一旦能熟练操纵 , 使用起来灵巧无比 , 难怪西方有学者赞扬筷子是古老东方文明代表 , 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 。
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梜" , 是木字旁 , 不是"挟" 。 《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 , 郑玄的注释是"梜 , 犹箸也" 。 司马迁的《史记·宋微子世家》谓"纣始为象箸 , 箕子叹曰:'彼为象箸 , 必为玉桮'" , 本是预言纣王生活奢侈 , 但也说明"箸"的称呼始自商代 。
筷子|筷子文化的渊源
本文图片

"箸"变成为今天的"筷" , 有个说法是可能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 , 因为"箸"与"住"同音 , 对船民而言便有不吉利的意思 , 所以反其意称"箸"为"快儿" 。 又因为大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 , 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 , 成为"筷子" 。
虽然明代已经有人称"箸"为"快"或"筷" , 清《康熙字典》仅收录"箸"而不收录"筷" , 但朝廷也难抵挡民间怕犯忌的潮流 。 "筷子"称为"箸"在水浒传》第三回写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 提到金老及其女儿宴请鲁智深一段 , 谓"春台上放下三个盏子 , 三双箸";另外 , 《红楼梦》第四十回写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 曹雪芹虽然用"箸" , 但用得最多的还是"筷子" 。
筷子|筷子文化的渊源
本文图片

一九七三年在湖南马王堆一号汉墓有"彩绘云龙纹漆案"出土 , 有趣的是 , 这漆案上面还摆放了五个写有"君奉食"的小盘、两个酒卮、一个耳杯 , 杯上还放有一双竹筷 , 足证汉代时已使用竹筷 。
古代用筷子的情况也可参考画像砖 。 汉代盛行厚葬 , 墓室中大量使用精美画像砖 , 以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 , 因而留给后人丰富的形象资料 。 其中在四川出土的东汉画像砖《宴饮图》 , 图中有七人 , 正面三人 , 左、右各二人 , 座次井然有序 , 席前樽爵并列 , 碟碗横陈 , 除了案前放有筷子 , 也有碗中插着筷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