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城内大街旧事
“二频道”
江 瀚
这题目有些怪异 , 读友要问怎么写电视频道?千真万确 , 我就是在写关于电视方面的故事 。 不过这“二频道”不是指电视频道 , 而是一个人的诨名 , 一位八十年代有意思的少年 。
人年龄大了容易怀旧 , 由于成长环境不同 , 经历不同的事情 , 随着时光的流逝 , 都会藏在人的记忆中 。 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感悟 , 生活需要细细品味 。
前些日子 , 脑中突然泛起四十年前的记忆 , 想起昔日少年故事仍记忆犹新 , 如今他在哪里呀?
唤醒时空 , 瞬间脑海中如同电影倒叙回放一样 , 胶片以每秒24格的速度嚓嚓通过放映机 , 影幕上投射的画面顿时鲜活起来 , 象纪录电影一样 , 镜头展现到上世纪七十年代 。
1979年秋,我到南京开会,抽空去南航看望姑母 。 姑母家柜子上用大毛巾盖着一台9寸黑白电视机 , 这在当时的中国仅有少数家庭才拥有这样的高档奢侈品 。
本文图片
说来也巧 , 第二天会议日程是参观 , 当我们走进南京卫星地面接收站时 , 电视机接收的画面是香港功夫电视剧,那飞墙走壁、血腥枪战的镜头刺激着我们的感官 , 电视节目可让我们大开眼界,也感到十分惊奇,不是带队人员催促回驻地吃午饭,恐怕不看完这集精彩节目,没有一个人会主动离开 。
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电视的魔力 , 它似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国人 , 电视机已成为当时人们梦想拥有的目标 。
如今电视机已普及到千家万户,充实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 。 从最初的9寸黑白电视机,到如今的宽屏液晶3D高清数字电视机,40多年的电视技术发展,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最丰硕的成果 。
第一台电视机出现在沭阳是七十年代初 , 江苏省文化厅拨给沭阳文化馆一台12寸黑白电视机 。 在这期间还有县广播站也拥有一台 。 消息传出 , 轰动了全城 , 每到傍晚 , 人们争先恐后涌入进城内大街上的文化馆和广播站内 , 一睹电视节目 。 面对大量如饥似渴的观众 , 两单位不得不采取措施婉然拒客 。
那时候,由于电视差转台少 , 沭阳本身没有电视台,只能接收150公里以外的连云港台电视信号 , 但距离远,信号微弱 , 雪花多 , 图像不太稳定 。 于是 , 城内大街上的县文化馆在院内竖起了两根水泥杆 , 由五金公司韩明辅技师操作 , 将天线架到30多米高空处 , 这样一来 , 图像清晰多了 。
电视节目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 观众看电视往往不等节目开始 , 从满屏黑白格子开始守侯 , 到荧屏上出现再见结束 , 这才意犹未尽离开场地 。
1983年 , 我在单位同事唐师傅指导下 , 学习组装12寸黑白电视机 , 那时正逢连云港台播放电视连续剧《霍元甲》 , 精彩武打内容深深地吸引着观众 。 我还未将电视机调试好 , 院内邻居巳纷至沓来 , 就这样显像管未装进壳 , 迫不急待的观众就急着观看了 。
院内有位徐姓小学生 , 受电视的吸引 , 每晚必看电视 , 到校后还要和同学交流,他熟记连云港台2频道、8频道节目预报 , 中午放学后到我们单位食堂第一时间传达 , 被大家取笑叫他“二频道” 。
本文图片
作者与当年的“二频道”徐建合影于七雄
在其父严厉管教下 , “二频道”远离电视 , 后来离开院子 , 进入中学读书 , 我们就没有再见到他 。
- 大学|已经“烂大街”的5个专业,家长以为是香饽饽,实际就业已陷入低迷
- 美术|看看孩子眼中的珠海,吉大街道首届美术文化季落幕
- |中国第2大文庙在哪?就藏在云南这座小城内,面积7.6万平米宛如皇宫
- 大学|这些大学专业已“烂大街”,还常被误认为是热门,实则就业很难
- 薛宝钗|红楼梦:薛宝钗家的当铺叫“恒舒典”?开在鼓楼西大街上最有讲究
- 街头艺术|街头艺术家在大街上涂抹的儿童画,立体生动,可爱到爆表
- 马赛克|他见缝就填,在大街上填充的马赛克图案,让人直呼意想不到
- 楷楷$祖孙情深?郭希宽被孙子楷楷大街上闲逛,奶奶老杜给楷楷传授知识
- 好人@一个汉奸的题字,如今在中国大街小巷上经常见到,为何没被铲除?
- 城市&城市的“化妆师”,因为画技高,艺术家在大街上“乱画”都没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