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图片
1
《秦腔》是我献给家乡的一块碑
张英:为什么以《秦腔》命名呢?
贾平凹:秦腔在这本书里有象征意义 , 写“秦人之腔”(即“陕西声音”) 。 秦腔在小说里的寓意超越了戏曲本身 , 清风街的人那么热爱它 , 它仍宿命般走向了衰败 , 这是一部分人的生存环境和他们生活、灵魂深处的变化 。 在这样一个时代 , 我们除了物质的需要、精神的需要外 , 灵魂里还需要什么?
张英:为什么说《秦腔》是献给家乡的一块碑呢?
贾平凹:从写作角度讲 , 我写的小说 , 都与农村生活有关 , 和当下现实有关 , 无法割断;从大的角度讲 , 商洛是我的故乡;从小的地方说 , 棣花镇是我的出生地 , 在小说里我经常写到商洛这块土地上人们的生活、命运 , 很少写到老家棣花镇 。 在棣花镇的生活 , 给我的人生记忆特别深刻 。
我住在城市 , 但和故乡和农村没有断离关系 。 下乡采风、体验生活 , 我都会跑回老家 。 农村问题大家非常关心 , 我是农民出身 , 对棣花镇的变化也很熟悉 , 在矛盾和痛苦的心态中 , 面对乡亲在现实中的转变 , 常常不知该赞美、该庆幸、该诅咒还是该惋惜 。
《秦腔》代表作家对社会问题和现实问题 , 对时下中国的现状发表自己的看法 , 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 , 给时代留下些印记 , 给故乡棣花镇、给棣花镇的父老乡亲树一块碑 。 能不能树好 , 认不认可还要看读者 。
张英:谈《秦腔》 , 你对农村、农民和土地的感情特别深 。
贾平凹:我的故乡没有矿藏 , 没有工业 , 有限的土地在极度地发挥了它的潜力后 , 粮食产量不再提高 。 农民无法再守住土地 , 他们一步一步从土地上出走 。
我熟悉的老街人家在这些年十有八九迁居到国道边 , 村镇里没有了精壮劳力……这条老街很快就要消失了吗?土地要消失了吗?农村会消失吗?我认识的熟人要消失了吗?如果消失不了 , 该怎么办呢?
农民从土地上出走 , 对年轻一代是种解脱 , 但却是无奈 。 许多事情从理论上讲明白轻松 , 现实沉重而苍凉 , 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 。 每次大的社会转型 , 都关乎人类命运 , 这使作家有可写的 , 但好多时候我们难以把握 , 更多的是迷惘、矛盾 。
本文图片
贾平凹|《秦腔》| 人民文学出版社
张英:《秦腔》放弃了故事 , 用大量的细节、对话和场面来推进情节发展 , 很多人抱怨读这部小说没有快感 , 你是在拒绝读者吗?让更多的人懂你 , 明白你的作品 , 理解你的思考 , 不是更好吗?
贾平凹:我在行文过程中最得意的还是《秦腔》 。 我在写作上一般不受别人影响 。 作家没有读者是可怕的 , 有这样的小说也有那样的小说 , 读者众口难调 , 要适应读者 , 也得改造读者 。 我的读者一直不少 。 写作中如何把自己的追求和读者的要求更好地结合 , 这需要我再努力、再试验 。
作为一个作家 , 他希望很多人去读作品 , 越多越好 , 但你不可能指望任何人都是知音 。
张英:“秦腔”在小说里意味着现实大地 , 也代表着作为一门艺术在今天的境遇 , 它的音调时隐时现 , 最后 , “秦腔”如农民离开土地一样成为绝响 , 令人伤怀 。
贾平凹:在写的时候 , 就想使这部小说多义性一些 , 秦腔的命运跟土地的命运、农民的命运是相同的 。
- 黄婉秋|黄婉秋:一辈子做“刘三姐”文化的传承者
- |这辈子,走好自己的路,少管别人的事
- 贾平凹|贾平凹《秦岭记》:秦岭志怪
- 贾平凹|几十年过去了,他一直在写秦岭!贾平凹新作《秦岭记》,堪称当代“山海经”
- 贾平凹|贾平凹新作《秦岭记》出版:“写好中国文字的每一个句子”
- 贾平凹|贾平凹出版长篇笔记小说《秦岭记》:未敢懈怠、敷衍、轻佻和油滑顺溜
- 贾平凹|贾平凹推出笔记体新作《秦岭记》,承续中国古典文本传统
- 贾平凹|贾平凹推出新作《秦岭记》:继续讲述秦岭故事
- |贾平凹谈《秦岭记》:秦岭最好的形容词就是秦岭
- |70岁贾平凹出版第19部长篇小说:我不过是秦岭沟沟岔岔里的一只蝼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