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周韶华在《谈艺集》发声:要抓住“楚文化”不放

极目新闻采访人员 徐颖
【|93岁周韶华在《谈艺集》发声:要抓住“楚文化”不放】“从1949年来湖北 , 迄今73年了 , 在湖北扎了根 , 也在楚文化里扎了根” , 5月19日 , 93岁的著名艺术家周韶华在《谈艺集》发声 , 表白自己对楚文化的深深眷恋及见解 , 引发共鸣 。
当日 , 《谈艺集:长安画派的启示》在周韶华艺术中心举行 。 这既是对此前在武汉美术馆举办的《出长安——陕西中国画作品巡展(武汉站)》展览的一次回望和探讨 , 也是就艺术问题的一次思想碰撞 。 周韶华等一二十位湖北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批评家参与了座谈 。
他说自己“与湖北和楚文化血肉相连”
虽然听力不好 , 但93岁的周韶华还是中气很足 , 率先发言 , 声音很大 , 传达的信息直白明确 。 他对到场的艺术家说:“我到现在还有一种幸福的感觉 。 自从1949年到武汉之后 , 我这个山东老乡就在湖北扎了根 。 在家乡认识我的人不多 , 在湖北认识我的人多 。 在湖北 , 我跟大家几十年如一日的情感 , 血肉相连 , 我们也遇到很多风风雨雨 , 但我们的同志结成铜墙铁壁 , 一心一意追求我们相信的东西 。 ”
|93岁周韶华在《谈艺集》发声:要抓住“楚文化”不放
本文图片

周韶华对湖北的博物馆中所藏的楚文化文物一一细数 , 细数楚文化历史留给艺术家留下的财富 , “你们看看那些青铜器、漆器……是什么都比不了的 。 ”周韶华说 , 他在湖北扎根73年来 , 心里最跳动的还是楚文化 。 就像长安画派做的艺术 , 跟陕北、西安是血肉相连的 , 深深扎根在他们的那片土地上 。 他认为 , 湖北的艺术家要创作出不一样的东西 , 还是要抓住楚文化不放 , 把楚文化作为一个种子 , 结合时代和生活来进行下去 , 不要这里摸一摸那里摸一摸 , 不放空炮 。
|93岁周韶华在《谈艺集》发声:要抓住“楚文化”不放
本文图片

湖北艺术家纵谈从“长安画派”得到的启示
一群湖北艺术家在一起谈陕西的长安画派 , 为的就是给湖北的艺术创作以启示 。
|93岁周韶华在《谈艺集》发声:要抓住“楚文化”不放
本文图片

批评家鲁虹认为 , 在上世纪60年代 , 长安画派的石鲁是艺术界的一面旗帜 , 上世纪80年代 , 湖北画家周韶华也成为一面旗帜 。 鲁虹认为 , 现在强调打开地域的局限性 , 和周老强调的发挥地域特色 , 是不矛盾的 。
|93岁周韶华在《谈艺集》发声:要抓住“楚文化”不放
本文图片

艺术家刘一原说 , “我今年整80岁了 , 到了这个年龄确实怀旧是美好的 , 怀旧也是一个温故知新的过程 , 也是对自身的反思 。 就像长安画派现在没有人提及了 , 那么我们今天把这个题目摆出来在全国是罕见的 。 长安画派当时的影响确实很大 , 受影响最大的 , 我觉得就是湖北 。 ”
|93岁周韶华在《谈艺集》发声:要抓住“楚文化”不放
本文图片

湖北画家可以向长安画派学习的地方有哪些?许多老一辈艺术家都反复提到了他们的“写生”传统 。 刘一原说 , 现在信息社会发达了 , 拿手机拍一张照片回来画 , 没有写生 , “其实写生是跟大自然、跟对象对话的最佳方式 , 用照片是不行的” 。 艺术家陈立言说 , “石鲁写生是怎么样的?他自己租了一个车子 , 吃睡都在车子里 , 这样出去写生 。 ”
艺术家樊枫说:“长安画派的那批画家 , 他们就画陕西的生活 , 画黄土地 , 不画别的东西 , 一下子就把地域生活和艺术本体弄到一起去了 , 弄到一起去了之后就形成了长安画派的精神特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