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十大珍品

河北博物院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文化广场 , 北起中山路 , 南到范西路 , 东临东大街 , 西至西大街 , 是河北省综合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 。 总建筑面积53128平方米 , 展览面积22000余平方米 ,文物藏品15万件 , 其中一级品334件 , 二级品1910件 , 三级品16313件 。
河北博物院以满城汉墓出土文物、河北古代四大名窑瓷器、元青花、石刻佛教造像、明清地方名人字画以及抗日战争时期文物最具特色 。
|河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十大珍品
本文图片

透雕龙凤纹铜辅首
|河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十大珍品
本文图片

长74.5厘米 , 宽36.8厘米 , 重21.5公斤
战国透雕龙凤纹铜铺首是战国时期青铜器 。 于1966年在易县燕下都遗址老姆台出土 , 现展出于河北博物院 。 采用浮雕和透雕相结合的铸造工艺 , 作兽面衔环状 。 兽面为卷眉 , 凸目 , 卷云鼻 , 飞卷的胡须间露出獠牙 , 口衔八棱形环 。 兽额上站立着花冠尖喙、展翅欲飞的凤鸟 。 两条长蛇缠绕凤鸟双翅 , 曲颈回首奋力挣扎 。 龙头、凤首和蛇颈均为圆雕 , 通身雕细密的羽纹和卷云纹 。
这件铺首采取了浮雕和透雕相结合的铸造工艺 , 造型精致生动 , 布局错落有致 , 线条婉转细腻 , 艺术风格严谨 , 具有浓重的历史厚重感 , 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中山王铁足大铜鼎
|河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十大珍品
本文图片

高51.5厘米 , 腹径65.8厘米
1977年于河北省平山县中山国王墓出土 , 中山王鼎为王墓中同时出土的九件列鼎中的首鼎 , 鼎为子口内敛 , 两侧有一对附耳 , 腹部稍鼓 , 中部有凸弦纹一道 , 平底铜身铁足 , 圆腹圜底 , 蹄形足 , 上有覆钵形盖 , 盖顶有三环钮 。 鼎身刻有铭文469字 。 据鼎铭得知 , 此鼎为奉祀宗庙的礼器 。 中山王鼎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铁足铜鼎 , 也是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战国青铜鼎 。 铭文字体瘦长 , 清秀挺拔 , 有所谓悬针篆的风格 , 令人感叹
据鼎铭得知 , 此鼎为奉祀宗庙的礼器 。 中山王铁足铜鼎战国中山王“错”墓出土九鼎中的首鼎 。 铜身 , 铁足 。 外壁刻有铭文 77行469字 , 是所见铭文最长的一件战国铜器 。 铭文记载了中山国相邦司马赒率师伐燕、扩大疆土的功绩 , 告诫后代吸取历史教训 , 警惕周边诸国的进攻 , 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
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
|河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十大珍品
本文图片

通高36.2厘米 , 长47.5厘米
1977年平山县三汲村战国中山王“错”墓出土 , 此案周身饰错金银花纹 。 下部有两牡两牝四只侧卧的梅花鹿环列 , 四肢蜷曲 , 驮一圆环形底座 。 中间部分于环座的弧面上 , 立有四条神龙 , 分向四方 。 四龙独首双尾 , 昂首挺胸 , 双前肢撑立 , 双翅聚于中间成半球形 , 双身向两侧盘环反勾其角 。 龙身蟠环纠结之间四面各有一凤 , 引颈长鸣 , 展翅欲飞 。 上部龙顶斗拱呈一方形案框 , 斗拱和案框饰勾连云纹。 这件方案案面原为漆板 , 已腐朽不存 , 仅留铜案座 。 它的造型内收而外敞 , 动静结合 , 疏密得当 , 一幅龙飞凤舞图跃然眼前 , 突破了商、周以来青铜器动物造型以浮雕或圆雕为主的传统手法 。 另外 , 四条龙头上各有一个斗拱 , 第一次以实物面貌生动再现出战国时期的斗拱造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