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第一”的时序之美!你怎么看?

在当代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时期 , 一九七九年上海《书法》举办的全国书法征评活动和一九八一年举办的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中 , 获奖和人选的作品中有颜体的大楷 , 还有直接临摹《张迁碑》之类古代碑帖的作品 。
|“结构第一”的时序之美!你怎么看?
本文图片

在后来的展、赛活动中 , 还有褚、欧等体的楷书出现 。 再到后来 , 一直到今天的展览和书法赛事中 , 单纯模仿颜、柳、欧、赵之类的正书就很难入选了 。 这是为什么?
事实上 , 并没有谁订了一条明确的规定:此类正书不能入选 。 而是几十个评委投票的结果 , 是集体无意识地自然选择 , 这种选择的结果表征着当代书法审美的倾向 。 原因我们可以认为:在当代书法创作发展中 , 单纯的所谓功力表现、模仿古代经典样式的作品 , 被视为初级阶段 , “下笔有由”已不是书法创作评判的唯一标准 , 而更重要的是“下笔有我” 。
|“结构第一”的时序之美!你怎么看?
本文图片

但这只是一般性的、普遍的原因 , 就正书来说 , 有其自身的特殊原因 。 古代的正书 , 以“正”示人 , 其结构之美 , 也就是书法艺术的建筑般的空间之美是主要的 , 这或许是启功先生力主“结构第一”的原因 。
就性质来说 , 其笔笔递进、笔势呼应之间而生发的音乐般的时序进程中的美 , 正书远不如手稿书、行草书中那么明显 , 而这种时序之美正是书法的内在精神最能体现的地方 , 是书法耐人品读的韵律美的表现 , 也正是书法与绘画重要的区别之处 , 而正书恰恰此处最为薄弱 。
|“结构第一”的时序之美!你怎么看?
本文图片

再加上古代的正书多以金石为载体传世 , 期间笔笔映带的微妙信息早已很难寻觅 , 只剩下一个空间性的构架 , 很难表现出笔笔递进中的那种时序之美 。 孙过庭《书谱》中说:“草不兼真 , 殆于专谨;真不通草 , 殊非翰札 。 真以点画为形质 , 使转为情性 。 ”
孙过庭所说的“使转” , 其实是指静态的真书之中灵活的笔势 , 换言之也可以说是真书点画之间表现出的时序关系 。 这种时序之美 , 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性 , 表现创作中的激情与个性 。
|“结构第一”的时序之美!你怎么看?
本文图片

碑刻中的颜体大楷之类的正书 , 有着优美的空间构架 , 所缺者正是由笔笔相生之间生发出的时序之美、节奏之美 。 当代人在高大的展厅中 , 以对待视觉艺术的态度去面对那些模拟古代美用合一的正书之时 , 显得非常不适应 , 难以引起审美的激情 。
这些传承样式的、端庄严谨的正书 , 如秦石刻式的小篆、东汉碑刻中的隶书 , 以及颜、柳、欧、赵等诸家正书 , 人们早已司空见惯 , 在不断重复之中缺失了创作中的新颖感 , 更加导致了审美上的麻木 。
|“结构第一”的时序之美!你怎么看?
本文图片

在当代的书法创作中 , 正书做出的适时之变 , 其变化的主要特点是正书在多种书体的融合变通中走向边缘化 。 传承正书中所缺乏的是能表现情性的时序之美 , 当代的正书创作努力寻求情趣 , 表现个性 , 追求新颖感 , 将传承正书美用合一的特点转变为强化视觉性、形式美的展览书法 。
而正书自身可塑性的空间相对狭小 , 于是正书创作就向边缘延伸 , 正书创作表现出程度不同的非正书化 , 其方法是冲破上述传承正书的三个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