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白莲 , 皆出尘之物 , 洁净清冷 , 乐天或借以寓意“岁晚有心期” , 到时还乡 , 与朋友在东洛共度晚年 , 安贫乐道 , 自在逍遥 。
本文图片
清 朱耷《石头桐子图》
望夫处 , 江悠悠
/ /
《望夫石》
(唐)王建
望夫处 , 江悠悠 。
化为石 , 不回头 。
山头日日风复雨 ,
行人归来石应语 。
/ /
人有没有可能化为石?对于超出经验和认知范围的事 , 我们如果不能证明 , 至少应保留其可能性 。 计人之所知 , 不若其所不知 。 回答“不知道” , 远比回答“不可能” , 更有智慧 , 因为向未知敞开 , 就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发现 。
石生人、人化为石的神话学背景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 。 原始初民相信大石通灵 , 具有生殖能力 , 据《淮南子·修务篇》记载 , 大禹之母狄得石如珠 , 吞之生禹 , 大禹的儿子启 , 就是涂山氏至嵩高山下化而为石 , 从石中生出了启 。 在中原神话中 , 蚕神嫘祖死后化为奶头山 , 相传其山颇灵验 , 后世人常敲山前一块大青石许愿 。
望夫石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极广 , 各地多有 , 版本不一 , 情节大同小异 , 都是夫去不归妇人伫望日久化为山石 。 安徽涂山 , 武昌北山 , 桂林漓江 , 广东清远 , 香港沙田 , 都有“望夫石” , 前二者在上古典籍中已有记载 , 后三者系石形似妇人 , 有的似还背着孩子 , 因此当地便幻想出类似的故事 。 究竟是否系人所化 , 我们不得而知 , 毕竟有较多文字记录的历史也才不到三千年(史书的信念系统未必可靠) , 而涂山氏如果真的化为石 , 那也已经四千多年了 。
小知不及大知 , 小年不及大年 , 上古有大椿者 , 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 我等此生不足百年 , 又如何能知?漓江两岸姿态奇异的山峰 , 谁敢肯定它们不是由一群史前巨兽化成?也许它们被施了魔法 , 也许其中有些只是入定 , 也许哪一天就会醒来 。
古代很多诗人都写过《望夫石》 , 写的都是石头的相思 , 其中王建的诗最为质朴平实 , 然而又能曲尽人意 。 “望夫处 , 江悠悠” , 一启始便使人愁 , 亦景亦情 , 江水悠悠流不断 , 一日千年 。
刘禹锡的《望夫石》曰:“终日望夫夫不归 , 化为孤石苦相思 。 望来已是几千载 , 只似当时初望时 。 ”前三句铺叙 , 都是散文 , 唯有最后一句是诗 , 即化为石的那一刻 , 时间停止 , 定格在初望时 。
王建的这首 , 句句是诗 , 每个句子都能唤起我们的内在感知 , 最后一句尤为点睛之笔 。 “行人归来石应语” , 石不是石 , 当行人归来 , 到那时候 , 石就会开口说话 。
本文图片
清 朱耷《鱼石图卷》(部分)
无才可去补苍天
/ /
《题自画石》
(清)曹雪芹
爱此一拳石 , 玲珑出自然 。
溯源应太古 , 堕世又何年?
有志归完璞 , 无才去补天 。
不求邀众赏 , 潇洒做顽仙 。
/ /
好小说都是好神话 。 纳博科夫的这句话 , 可以用作对《红楼梦》的评价 。 曹雪芹在小说的第一回叙述创作缘起 , 开篇就引入女娲补天的神话 。 女娲氏炼石补天 , 炼成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 , 补天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 , 单单剩下一块未用 , 弃在青埂峰下 , 此石自经锻炼 , 灵性已通 , 遇一僧一道 , 从而幻形入世 , 是为宝玉 。 从寓言角度来看 , 《红楼梦》的故事框架是顽石历劫 , 所以也叫《石头记》 , 借石头作为叙事者 , 不仅富有超现实色彩 , 更具多义隐喻的性质 。
- |连续37天在线看国家院团作品,火出圈的《唐宫夜宴》也在
- 美术馆|春江兽月夜阿里特展,屏东看海美术馆出现怪兽!14公尺高的怪兽趴在车城看海美术馆
- 拍卖|聚焦女艺力量在艺术圈和拍卖行依然备受关注
- 绿柳|talk about 南宁|在热烈又温柔中,与夏天撞个满怀
- 博物馆|石家庄市博物馆日活动精彩纷呈
- |体制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 无锡县|无锡:接续城市文脉,让百宅百院“活”在时光里
- |爱情书单|打开爱情的一百种方式
- 事业单位|职场妈妈好难!papi直言嫉妒老公,马丽自曝儿子受伤她在片场痛哭
- |“结构第一”的时序之美!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