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什么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公的故事上演?

不断挖掘、寻找关公精神与海外民众及华侨华人内心追求的契合点 。
来源:中国新闻社(CNS1952)
作者:杨佩佩
全文字数:2578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关公在海外华人世界有很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 千百年来 , 关公已从一位历史英雄人物 , 逐渐演变为“忠义仁勇”的化身 。 如今 , 世界各地有华人的地方 , 就有关公故事流传 。
山西省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晋剧表演艺术家武凌云在海外多地进行晋剧演出时 , 一直以关公戏为主 。 在他40余年的从艺生涯中 , 扮演关公已有30余年 , 赢得“中国晋剧活关公”的美称 。
如何让传统戏曲借关公形象“走出去” , 让其更好地在海外传播?近日 , 武凌云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采访人员:晋剧有着怎样的发展过程及文化价值?
武凌云:晋剧是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 , 是中国传统戏曲 。 清初 , 蒲州梆子流入山西晋中 , 与祁太秧歌、晋中民间曲调相结合 , 经晋商和当地文人的参与而逐步形成 。 因兴起于晋中、汾阳、孝义、祁县、太谷及太原 , 故叫“中路梆子” 。 流传至外地后 , 被称为“山西梆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晋剧 , 沿用至今 。
晋剧的唱腔和表演独具中国北方特色 , 将山西民众的粗犷豪迈与聪明智慧以艺术化形式呈现 , 凝结山西数千年的文化精髓 , 有很强的历史性、现实性 。
关羽|为什么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公的故事上演?
本文图片

演出现场 。 受访者供图
晋剧配乐和戏文关联性强 , 具有烘托作用 , 是晋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 晋剧的乐器演奏也在不断革新与变化 。 其间 , 晋剧借鉴其他剧种的配乐形式 , 引进西方管弦乐和打击乐与民族乐器融合 , 演奏规模不断扩大 , 表现力更具韵味 。
晋剧中人物服饰色泽鲜艳、图案复杂 , 承载着中国古代戏曲服饰的鲜明特色 , 蕴含艺术价值 。 晋剧内容多选自真实的历史故事 , 经过岁月积淀和艺术打磨 , 其观赏性、哲理性及唱词念白的文学性都达到一定高度 , 展现着三晋文化底蕴 。
中新社采访人员:晋剧在海外传播面临哪些困境和挑战?
武凌云:随着社会发展 , 多元文化的冲击给戏曲传播带来巨大挑战 。 尽管新媒体与传统戏曲的结合能赢得更高收视率和认可度 , 但比起漫画、娱乐等文化传播方式 , 晋剧的吸引力和时代结合度还稍显滞后 , 这也是晋剧传播受限的原因之一 。
晋剧表演作为舞台艺术 , 表演者在有限空间和时间内通过声腔舞蹈、念白语言、形态动作来表达情感思想 。 由于地域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局限 , 其对海外传播更多只能采用新媒体模式 。 新媒体与晋剧的结合 , 将晋剧表演通过镜头切换更加丰富化 。 但同时 , 观众的目光受到镜头画面影响 , 会淡化舞台整体性、现场感及主体观感 。
关羽|为什么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公的故事上演?
本文图片

武凌云教授徒弟们扮关公 。 受访者供图
在我看来 , 晋剧传播途径、方式、内容创新不足 。 直至今天 , 晋剧在海外传播仍然依赖政府机构推动 , 传播形式单一 , 文化视角也具有局限性 。 民间各级演出团体、媒体及文化界力量未能在晋剧的跨文化传播中发挥更大作用 。
因语言不通 , 加之晋剧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 地方方言让海外民众难以了解晋剧所表达的意思 。 其次 , 价值观不同 , 一些故事的思维方式并不一定能得到海外民众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