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手稿中的图片 。
今年春天 , 在迟到35年后 , 侯灿先生撰写的《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刊印上市 。 考古专家们说 , 这是新中国迄今唯一一次楼兰古国考古调查的详细报告 , 也是楼兰考古“最新”的成果展示 。
“他去世后 , 我几乎遗忘了这份笔记的存在 。 直到在苏州的老房子里 , 从牛皮纸袋子中找到那些已经泛黄的稿纸 , 才回想起那些陪着他熬夜整理书稿的日子 。 ”5月23日 , 侯灿先生的妻子吴美琳对采访人员说 , 他在弥留之际还惦记着楼兰 , 考古报告的出版完成了他一生的心愿 。
【|迟到35年的考古“最新”成果面世,还原最真实的楼兰】消失的楼兰留下流传千年的传说
人们总是在影视剧或者小说中无限推测着楼兰神秘的样子 , 有时它是沙漠中充满诱惑的城池 , 有时它是被诅咒环绕的神秘佛塔……那么 , 真实的楼兰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关于楼兰 , 我国史籍记载最早的是《史记·匈奴列传》 。 传载 , 西汉文帝四年(前176年)匈奴单于冒顿在给文帝的信中说:“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 , 皆以为匈奴 。 ”以此为证 , 楼兰至少在公元前176年就已存在 , 并归于匈奴 。 后司马迁根据张骞的报告撰成的《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 , 临盐泽 。 ”此时楼兰已是一个“城郭之国” 。
史料证实 , 楼兰曾是西域36国中的一个古国 , 绿树成荫 , 芳草萋萋 , 境内的森林鸟禽翩翩 。 深居亚欧大陆腹地的楼兰 , 凭借着特殊的地理位置 , 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中转站 , 驼队从这里把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等送到西方 。 楼兰一时间成为联结、传播黄河文化、恒河文化和古希腊文化的纽带 , 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但可惜的是 , 东汉时期的楼兰究竟情况如何?历史记录语焉不详 。 东汉后 , 楼兰几乎从史书中消失 , 再次出现已是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 , 此时的楼兰已被称为“故城” , 早已不复当年的繁华 。 消失的城池 , 造就了楼兰流传千年的传说 , 这个被风沙抹去的古国 , 成了令人费解的谜 。
开启新中国的第一次探索
神秘消失的“故城”牵引着人们去揭开它的面纱 。 上世纪初 ,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开启了楼兰研究之门 。 1927年 , 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来到楼兰 , 中方队员黄文弼在土垠遗址所掘得的汉代木简 , 在寻找楼兰的考古史中第一次有了中国人的名字 。
新中国成立后 , 包括楼兰在内的许多地区被列为军事禁区 , 加之自然环境所限 , 楼兰俨然已成为无人区 , 只有裸露在地面的断壁残垣还在守护着曾经的辉煌 。 1980年 , 日本NHK电视台提出要进入楼兰拍摄丝绸之路 , 得到批准 。 同年4月 , 在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的侯灿带领考古队和拍摄人员进入了楼兰 。
多年后 , 参加过此次考古活动的队员们回忆 , 1980年3月26日 , 当一队人马深一脚浅一脚在沙漠中前行时 , 大家才发现艰难远超预期 。 第二天 , 当楼兰佛塔出现在人们视线之中时 , 也意味着中国考古队正式进驻了楼兰古城 。
“这次勘探的时间其实并不长 , 但是工程量很大 , 可以说是一次抢救性的发掘 。 直到后来的很多年 , 再没有考古队做过如此详细的发掘 。 ”侯灿的学生、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张莉说 , “侯灿先生曾提到 , 他们每天在五六名战士的陪伴下徒步前往遗址深处进行发掘工作 , 风沙吹得眼睛都睁不开 , 晚上紧裹着大衣和被子依然难抵御沙漠夜晚的酷寒 。 ”
- 考古学|“考古热”下为考古人的“一问三不知”点赞
- 奇石|哪年的菊花版一元硬币最有收藏价值?
- 翡翠|“胆大”闺蜜低价入手闲置半年的料子,不曾想切出高冰,卖家肠子都悔青了
- 钱币|一九六五年的五元人民币现值多少?
- 景泰蓝|制作景泰蓝44年的他开直播教你掐丝
- |迟到35年的楼兰考古“最新”成果面世:用文字拼合出最真实的楼兰记忆
- 考古|陕西考古博物馆惊艳亮相
- 敦煌石窟|敦煌石窟考古特展在武汉举行(图片新闻)
- |在丝路上考古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 |渝中:枇杷山宝库成立考古少年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