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随时准备失去工作,是我们这代人的必修课( 四 )


对于普通人来说 , 如果仅仅是暂时性失去工作 , 并不可怕 。 一旦环境好转 , 他们就有望回到生产者的行列 , 一切也将回到正轨 。 问题是 , 从欧美经验看 , 从来没有能在连续萧条后 , 恢复到之前的就业水平 。
于是 , 「失业」的内涵就发生了变化 , 「过剩」更能准确地描述现状 。 他们中的一些人 , 可能比较难再重回职场 。 要么因为供给过剩 , 不需要那么多人参与生产;要么由于技术进步 , 较少的人就可以参与满足需求 。 我们所处的时代 , 正好叠加了这两种情况 。
在各种裁员、缩减规模的挤压游戏中 , 公司士气和积极性都会下降 。 失业者沮丧 , 幸存者也没有因为在竞争中得以保全而欣喜若狂 , 相反他们提心吊胆 , 不知道是否会面临下一波冲击 。
处于就业族群中金字塔顶端的人来说 , 已经做好这种心理准备 。 他们四海为家 , 没有特定居所 , 像游牧民族一样轻盈、灵动 。 他们喜欢创造、竞争和迁移 。 接受方向的迷失 , 免疫于晕头转向 , 容忍计划和方向的缺失 。
看上去 , 游牧者崇尚自由主义 , 对未来无忧无虑 。 本质上 , 他们是将自我塑造成 , 日益符合现代社会运转规律的一枚合格打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