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传统楷书的误读误判与风格趋同的问题
当前的书法界尤其是书法教育界 , 把楷书的定位只停留在基本功训练的理念上 。 有几种典型的判断和理念:1认为楷书写好了 , 基本功才能算到位了 。 这是对楷书功能的夸大 。 2认为楷书是行书的基本功 , 把楷书附属于行草书之下 。 这是对楷书判断的错位 。 3凡说楷书 , 必欧柳颜赵 , 其余不足观 。 这是对楷书的误判 。 4认定楷法的法则就是讲究点画确切精工 , 结字端庄而中正 。 这是对楷法的误读 。 5楷书表现不了节奏韵律 , 不具备抒情性 。 这是对楷书功能的误判与贬低 。
种种对传统楷书的误判与误读 , 必然会反映到现实的创作中 。 一方面 , 导致创作的保守与滞后;另一方面 , 导致创作走向误区 。
在唐楷创作中 , 典型的问题是泥古 。 大量的唐楷作品没有突破唐人技巧的藩篱 , 风格只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几个面孔 。 由此 , 可以看出 , 唐楷的突破极难极难!
在魏楷作品中 , 最典型的问题是 , 以唐法解碑法 。 特征是 , 结字是魏用笔是唐 , 魏楷的那种生动烂漫的东西消失 , 而含“唐”量非常高 , 去魏楷远矣 。 其次是写二爨一路的作品有一定的比例 。 二爨中尤其是小爨 , 它的排他性极强 , 很难打入某些技巧手段 , 一旦打入 , 往往不伦不类 。 困惑是 , 碑有其字 , 写来尚易 , 若无该字 , 再造极难 , 勉强组拼 , 造作呆板 , 极难化于一炉之中 。
小楷普遍的问题是风格单一 , 创作点限于几个类型之间 , 作品的个性不明 , 共性大同 。 于是 , 大家都挤在一条狭窄的路上 , 必然造成交通的拥堵 。 究其原因是 , 书写者把取法的法源仅仅锁定几个风格品种之间 , 普遍取法狭窄的问题 。 取法的狭窄必然导致风格的单调 , 品种的单一 。 这也是反映了对传统小楷的误读与误判 。 借鉴其它书体的某些技巧与手段 , 应该是当前小楷创作的关键问题 。
小楷这一品种有它独特的优势 , 一方面它的可溶性可塑性强 , 完全可以参以其它字体的用笔方法和结字方法 。 如 , 将魏楷尤其是墓志的东西运用到小楷里是非常可行的思路 。 另一方面 , 小楷行书化不会有太大的争议 , 不仅可以运用行草的笔意 , 也可以大胆运用其笔法 。 需要把握的分寸是 , 控制好行草字形和笔法的比例 , 不能无休止地和过度地小楷行书化 。 基于这样的思路 , 我们以为会使小楷的创作会大大丰富生动和多样化起来 , 会使小楷个性风格的作品逐渐增多起来 。
2、对楷书艺术审美表现力的认知与重技失艺问题
楷书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 曾经有一度朝着实用化的道路迈进 。 特征是强调识读的功能 , 文字记述的功能 , 文本的使用功能 。 于是 , 其使用功能取代了审美功能 。
在科技发展的当今 , 书写的实用实用功能已经被替代 , 那么 , 楷书书写的审美功能就凸现出来 , 加之书法被真正接纳到艺术殿堂之上 , 那么 , 楷书书写的实用功能完全退化 。
怎样把握楷书的这种功能的改变 , 应该是书法家们 , 特别是专攻楷书的书家必须思考的问题 。 基于如此的判断与理念 , 有必要对楷书审美表现力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与思考 。
首先 , 我们认为 , 楷书与其它字体是并列同等的关系 , 不是从属于行草之下的一种附属的字体 , 而是一种具有独立特征并完善完美的字体 。
其次 , 是它的审美表现力是多元化的 。 也就是说 , 凡是书法可以表现的审美要素 , 审美意识系统中各种各样的审美形式和审美风格 , 楷书都可以准确而完美地表现出来 。 当然 , 楷书与其它字体对审美的表达有着不同的角度与差异 , 有着它自己独特特殊的审美语言和表现方式 。
- |罕见丨行书大家王铎唯一的柳体楷书
- 龙藏寺碑|首届“龙藏寺碑”全国楷书书法大赛征稿 报名截至2022年8月底
- 欧阳询|欧阳询楷书集字《兰亭序》欣赏
- |欧阳询楷书刻石《翟天德墓志》,最新发现!
- |张即之大字楷书代表佳作,《杜甫诗卷》欣赏
- |当今书坛的10个蒙人损招
- 生肖|《请叫我总监》杨小杨的人物特点,才是当今社会打工族的真实写照
- 高庆春|高庆春、刘洪洋犀利点评国展入展作品!
- |范曾自诩:当今书法家,我认第二,没人敢第一!500年来第一人
- |摆地摊卖毛笔的大爷,地毯上练书法,一手精劲的楷书让人叹服,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