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松|读印:钱松“大小二篆生八分”,名家的篆刻作品好在哪儿?

晚清以来的篆刻家 , 都能写一手不错的隶书 , 因为隶书由篆书而来 , 到了汉代 , 篆书入印 , 所借用的体势也正是隶书体势 , 篆书圆 , 隶书方 , 汉缪篆其实就是篆隶的结合 , 因此篆刻家多精研隶书 。
【钱松|读印:钱松“大小二篆生八分”,名家的篆刻作品好在哪儿?】钱松也是如此 , 这次我们就来读一方钱松与隶书相关的印 , 就是这方“大小二篆生八分”:
钱松|读印:钱松“大小二篆生八分”,名家的篆刻作品好在哪儿?
本文图片

(钱松和他的大小二篆生八分)
这方印 , 印面七字“大小二篆生八分” , 出自杜甫的诗《李潮小篆八分歌》 , 全诗如下:
苍颉鸟迹既茫昧 , 字体变化如浮云 。 陈仓石鼓又已讹 , 大小二篆生八分 。 秦有李斯汉蔡邕 , 中间作者寂不闻 。 峄山之碑野火焚 , 枣木传刻肥失真 。 苦县光和尚骨立 , 书贵瘦硬方通神 。 惜哉李蔡不复得 , 吾甥李潮下笔亲 。 尚书韩择木 , 骑曹蔡有邻 。 开元已来数八分 , 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 。 况潮小篆逼秦相 , 快剑长戟森相向 。 八分一字直百金 , 蛟龙盘拏肉屈强 。 吴郡张颠夸草书 , 草书非古空雄壮 。 岂如吾甥不流宕 , 丞相中郎丈人行 。 巴东逢李潮 , 逾月求我歌 。 我今衰老才力薄 , 潮乎潮乎奈汝何 。
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写给他外甥的 , 诗的前半写了仓颉造字以来的书法流变 , 后半写了李潮的书法成就 , 同时也写了两人的相知 。
其实我们知道 , 大篆的名字来源于小篆 , 大小篆之后 , 紧接着的书体就是隶书 , 这是最简洁的书法史知识:篆书之后就是隶书 。
钱松|读印:钱松“大小二篆生八分”,名家的篆刻作品好在哪儿?
本文图片

(大小二篆细分)
可杜甫为啥说“大小二篆生八分”呢?不是生隶书吗?原因很简单 , 因为在隶书这个书体演变阶段 , 人们对最初演变成的“隶书”还有一个称呼 , 叫“八分” 。
关于隶书和“八分”这两个概念 , 书法界一直争论不休 , 有书家认为隶书演变一阶段之后 , 生发出一种字形向左右拓展撇捺如“八”字一样非常明显的书体 , 就叫“‘八’分”;另有一说认为“八分”早于隶书 , 说它取二分篆书体势 , 余下“八分”(像隶书的)体势 , 即“割程邈隶字的八分取二分 , 割李斯的小篆二分取八分 , 故名八分 。 ”
其实 , 最简单的理解 , 就是认为“八分”就是隶书的另一名称 , 因为这样省去很多理解上的麻烦(如果想深入了解“八分” , 可以看拙文《细说“八分”》) 。 实际上 , 依照杜甫诗意 , 他所说的“八分” , 其实就是“隶书” 。
如此 , 这句诗就好理解了 , “八分”这种书体 , 由大小二篆演化而来 。
再看这方印的边款:
钱松|读印:钱松“大小二篆生八分”,名家的篆刻作品好在哪儿?
本文图片

(这方印的边款)
“余不应诗句闲散印 , 而陶、杜句最喜为 , 穉禾属 。 叔蓋并记 。 ”显然 , 钱松并不爱刻闲章 , 但是如果是陶渊明、杜甫的诗句 , 他却可以转变态度 , 原意动刀 , 转为“喜为” , 变成非常乐意了 。 这正是钱松的品质 , 也是他的人格追求所在 , 人品决定艺品 , 对陶、杜之诗的喜爱 , 决定了钱松艺术成就的大小 。 但也因为这个原因 , 他成了过分“高洁”、过分“爱惜羽毛”的艺术家 , 当太平军攻破杭城时 , 他带着全家自尽了 。
钱松|读印:钱松“大小二篆生八分”,名家的篆刻作品好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