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上,一条璀璨夺目的“宋诗之河”( 四 )


常山县区位优势 , 决定了南来北往的人们早已认识常山 , 当然 , 人文墨客诗词雅士也自然足迹斑斓于这域土地 。 杨万里、曾几、陆游、辛弃疾、范成大、朱熹、吕祖谦、周必大等数十位诗人 , 经常来回于常山江航道 , 并写下数以百计的诗词美篇 。 尤其是宋室南渡 , 建都杭州 , 常山几乎成了宋都后花园 。 大批宋廷大臣及士大夫们携家眷与随从迁居常山 , 如:宋皇七世孙赵伯偕族弟赵伯鲤、赵伯鳞一起迁居常山 , 其孙赵希被封信安郡王 , 成了常山县城父子五登科的宋韵文化典范 , 其府被皇帝赐于“传芳堂”;赵鼎、魏矼、范冲迁居常山 , 常在常山永年寺与了空和尚唱和 , 彰显了常山那寺庙林立时的禅悦文化盛况 , 也突出表现了大批士大夫寓居寺院的南宋文化现象 。
《常山县志》还记载了司马光之后司马彪随翰林侍读学士范冲迁居常山;兵部尚书、徽州人胡正迁居常山;孔家五十二代孙孔诏归隐常山;宋宰相执中子陈伦迁居常山并成旺族;河南节度使徐幸隆及子徐大兴一族迁居常山等等 。 数十位官宦迁居常山 , 使常山城乡如开封汴京一样 , 整个县域洋溢着浓厚宋韵文化 。
自2018年始 , 在衢州市委、常山县委的高度重视下 , 宋诗之河文化品牌建设得到了高度重视 。 衢州常山在做深宋诗之河文化的研究、传播、转化等方面 , 非常有其区域之特色 , 尤其是在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 , 打造“重要窗口” , 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 表现出了历史担当 。
穿越一千多年的历史 , 常山县依旧沉淀着的宋韵文化在熠熠生辉 。 文峰塔 , 公元1168年 , 常山文运振兴的文化标识 , 高高耸立在常山县城塔山 , 塔山亦宋韵悠悠;“宋诗之河”淌漾在常山县西东 , 两岸诗人足迹斑斑 , 宋韵文化遗迹星罗棋布;更为重要且弥足珍贵的宋韵美文诗篇 , 在县志里、典籍中、史料上都可读可诵 , 《宋诗一百篇选注》也成为三衢人民的宋韵之享受……常山未来社会之宋韵灵魂打造美篇正如火如荼 , 以常山历史为大背景的宋韵文化 , 正在宋诗之河上“流动”起来 , 富有宋韵的浙江历史文化金名片 , 一定会在四省边际的三衢大地展示无穷魅力 。
内容来源:衢州日报(新莓汇正能量稿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