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旅行阅读解“出行饥渴”,安抚了我困居一地的焦虑

杜甫|旅行阅读解“出行饥渴”,安抚了我困居一地的焦虑
本文图片

两年的时间里 , 我似乎哪里也没去 。
户外步行的最远处 , 几乎只是离家两公里的一处城市公园——那是用建筑废土堆起来的一个小山包 。 应用软件里的运动轨迹最频繁的是居住小区的步道 , 要走2000米 , 必须反复往返“涂抹”几遍 , 轨迹图如同幼儿园孩子那看似颟顸、实则认真的描红 。 但是 , 我书架上关于旅行文学的书 , 竟然增加了一大摞 。 这是一种报复性的阅读补偿吗?

近年的旅行文学热从国外蔓延到国内 , 从人类学笔记到非虚构写作、从内亚寻路到南美探踪 , 各有优长 , 而最近我只想看中国作者写国内线路的书 。 想来是因为2020年我夹带文学研究的“私货” , 把自己在国外所写的文字结集出版成了《海外文学寻踪》 , 之后就想着下一本要写国内读绘笔记 。 似乎是为了偷偷学艺 , 也为了规划路线 , 书架上的书目就选择了这一类 。
杜甫|旅行阅读解“出行饥渴”,安抚了我困居一地的焦虑
本文图片

我跟着罗新教授“从大都到上都” , 沿着辇路看捺钵(蒙古语 , 意为“行在”) , 我遗憾自己2018年夏天去锡林郭勒正蓝旗和元上都时 , 错过了元好问诗里“灿灿黄金华”的金莲花 , 不知道这里就是元顺帝所言的“沙拉塔拉”(蒙古语 , 意为“金色的原野”) , 也没有意识到它还是马可·波罗行纪里的Chandu、柯勒律治笔下的Xanadu 。
我还循着一本书的阅读 , “从长安到天山” 。 因为几年前分别去过麦积山和吐鲁番 , 对后者的交河故城、火焰山都印象深刻 。 本来 , 去年有机缘可以去甘肃庆阳的 , 可惜行程被疫情打乱 。 这本书对丝绸之路与唐诗的关系多有梳理 , 不过我想更多了解的河西走廊部分 , 多数还没超出杜甫、李白的范畴 , 这让我小有不甘 。
朋友林岩教授以古典文学研究者的身份“客串”旅行文学书写 , 寄来《诗路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 , 2021年) 。 他主要参考《宋元方志丛刊》和谭其骧先生的《长水集》 , 不同寻常地拟定既有个人特色又具文献依据的四条“唐诗之路” , 引我将诗文阅读与钱塘江、大运河、浙东、瓯江诗路联系了起来 。 其中绍兴一地 , 开篇就是杜甫的名诗《壮游》 , 节选了“枕戈忆勾践 , 渡浙想秦皇”几句 。 诗解里说 , 杜甫到了越地 , 忆想秦始皇当年渡江 , 因风浪太大不得已西行百二十里 , 而今“我”来到此地 , 才发现苏浙女子皮肤竟如此白皙 , 五月湖水真是冰凉 。 林君写:“人到中年 , 壮志未酬 , 是否正因如此 , 才会对年轻时代的洒脱行为 , 格外眷恋呢?”此言有理 , 我甚至“脑补”了老杜的过往 , 不觉莞尔 。 不过 , 多角度体会一首诗 , 如何书写个人与历史之间的共鸣深度 , 还需要其他机缘 。
杜甫|旅行阅读解“出行饥渴”,安抚了我困居一地的焦虑
本文图片


学院派的张德明教授似乎知道疫情当前 , 大家正好在家读旅行书 。 他适时推出《旅行文学十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21年 , 后简称《十讲》) 。 书里也谈了老杜这一首 。 作者认为 , 这首诗名为“壮游”有些自嘲 , 是一篇“诗体的《追忆似水年华》” , 和李白《送友人寻越中山水》里“此中多逸兴 , 早晚向天台”的“邀约”相比 , “杜甫此诗以历史典故写成 , 越地风景基本一笔带过(剡溪蕴秀异) , 诗的重心在自我观照和反思” 。
这一解读不仅让我关注到少陵先生此诗的确少写自然 , 而是将有限的“小我”放诸地理空间蕴含的典故人物里 , 重点在与古人应和的历史感;它甚至让我重新理解了该书第四章的“欧陆壮游:礼仪与审美之旅” 。 “壮游”是欧洲特别是英国贵族子弟在17世纪流行的教育方式:大多是前往法国和意大利游学 , 目的是克服岛国心态 。 经典的大陆旅行安排 , 是坐船先到法国 , 奔巴黎的凡尔赛和枫丹白露 , 观宫廷与画廊 , 入沙龙学礼仪;之后转道瑞士日内瓦 , 进意大利: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研习文艺复兴的艺术品 , 再去罗马参观古典遗迹、赴庞贝看古城观维苏威火山 , 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