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在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时 , 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出示徐悲鸿“奔马”图几幅 , 把放大的课本插图也一起出示 , 鼓励学生欣赏讨论 。
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徐悲鸿的奔马为什么画得这么传神 , 徐悲鸿绘画技艺为什么会如此精湛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 它会告诉我们其中的原因 。”然后教师半数课题:徐悲鸿励志学画 , 让学生齐读课题 。
这样导入揭题就让学生对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也对徐悲鸿这位画家充满了敬佩之情 。三、谈话导入 , 扣题引发 利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 , 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
对学生获得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 。如在教学《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时 , 可以这样谈话导入:“我国有许多别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 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霄节等 。
中秋节时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 早在唐朝初年就成了固定的节日 。中秋节月亮圆圆的 , 象征团圆 , 这一天人们家家欢欢喜喜聚在一起 , 赏月、吃月饼 , 因此中秋节叫团圆节 。
中秋节又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富有诗情画意、最富有人情味的节日 , 历史上流传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句 。” “今天 ,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但愿人长久》(板书课题 , 齐读课题) 。
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 , 讲述了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著名的中秋词的协作经过 。题目《但愿人长久》取自苏轼这首词的下阙最后一句 。”
根据这样的导入 , 教师可以这样“扣题引发” , “看到这个题目 , 大家会产生哪些想法?”“但愿”是什么意思 , “人长久”是什么意思 , 又为什么要“但愿人长久”呢?为解决这些问题 , 请大家打开课本 , 自读课文 , 让学生慢慢进入文章内容 。四、回忆影片 , 揭示课题 在教学《虎门销烟》这篇课文时 , 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
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看过电影《鸦片战争》吗?能不能说说这部影片的概况呢?(学生自由说 , 教师小结)”教师继续导入“《鸦片战争》讲的是1840-1842年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战争的起因是:从18世纪末起英国就对中国大量输出鸦片 , 1838年达4万余箱 。
鸦片泛滥 , 使中国大量白银外流 , 银价飞涨 。财政困难 。
1838年清朝政府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1839年6月3日至25日 , 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275万公斤 , 同时多次打退英军挑衅 。
在这种情况下 , 1840年6月在英军在美法的支持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鸦片战争” , 电影《鸦片战争》就是讲的这段故事 。” “这篇课文记叙了中国这段屈辱的历史时期 , 民族英雄林则徐带领中国人民禁止鸦片的历史事实 , 课文中处处体现了禁止鸦片 , 销毁鸦片的坚强决心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虎门销烟》这篇文章 , 体会当时人们的欢快心情和爱国情怀 。(板书课题:虎门销烟) 。”
教师如此导入 , 学生的爱国情绪就感染了 。对课文的学习也就更加有兴趣了 , 对课文内容的印象也就更加深刻了 。
五、揭题导入 , 引发疑问 如在教学《九寨沟》这篇课文时 , 教师科研这样导入“在20世纪70年代 , 一群伐木工人在一片莽莽丛林中发现了一处地方 , 这处地方景色非常奇妙 , 很快 , 这个地方就成了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1982年 , 这里成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 , 这里又被列为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 , 这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1997年 , 这里又被纳入世界 “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 , 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惟一同时获得这两项殊荣的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