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离开回不去的故乡,我们“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二 )
当梁鸿的儿子希望能问一问自己经历风霜的外公对于生活的看法时 , 或许才最真实地展现了年轻一代对于父祖辈们生活和苦难的隔阂 , 以及一种几乎是脱离其中而站在旁观者的好奇与窥视 。 梁鸿身处其中 , 每每提及自己的母亲和大姐便潸然泪下;贾平凹虽然平静地回忆着自己唯一一次看到流泪的父亲 , 但背后的辛酸我们会在一本本关于他所出生和成长的那片商洛之地的小说里反复看到……贾樟柯之所以采访这些小说家 , 或许恰恰是因为只有他们才会根植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上 , 对那些难言的记忆和情感进行有序且丰满的展示 。
观众会因此受到影响 , 对其产生共情 , 但对于其所讲述的旧日和那些关于生活的记忆或许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 其中最引人注目且令人感慨的或许正是贾樟柯设置在电影内最核心的部分 , 即对于故乡的回忆和追述 。 无论是马烽、贾平凹还是梁鸿 , 他们都在生命的某段时间里返回故乡 , 通过把它作为一个观察和书写的对象来展现自身情感创伤或需求、对于人生和生命的看法 , 以及对世界的想象 。
而无论是“返回”这个动作还是“追述”这一行为本身都暗含着一个前提 , 即他们要回去的地方以及需要被追忆的生活和那些经验已经在当下他们的生命中开始消失 。 他们通过返回这个动作以及追述来重构自身的起源地 , 于是怀旧便出现了 。
怀旧的矛盾:
念念不忘的或许只是一种金色想象
这一经验对于当下作为观众的年轻人来说 , 恰恰是矛盾的 。 一方面 , 他们或许因自身的生活经验而对此念念不忘 , 但另一方面 , 他们也渐渐发现企图返回的起源地本身的隐退和消亡 , 由此开始对其进行一系列的金色想象 。
这似乎也是这些年众多生活和工作在城市中的年轻人们普遍遭遇的困境 , “在他乡”的状态暗示着有一个“我之乡” , 但旧日的“故乡”似乎早已经褪去了曾经暖色的面目而呈现出一副陌生的模样 , 于是“返回故乡”这一情感需求的碰壁所造成的情感危机在当下城市青年中快速蔓延 。
在被热议的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中 , 展现了四个女孩在北京这个“他乡”的生活和遭遇 。 首先 , 电视剧的名字便暗含着一种对于其他人——几乎都是亲人——的安慰 , 且似乎隐藏着一丝谎言 , 就如剧中跳楼自杀的胡晶晶 , 对父母和朋友们只是一味报平安而从不提及自己在异乡遭遇的危机和痛苦 。 在剧的结尾部分 , 三个女孩做出了各自的选择 , 有的人返回故乡却发现自己已经认不出发展得变了模样的家乡;而有的人从中看到故乡或许也能作为满足自己梦想的地方而选择返回;有的人已经无法回去 , 不是物理意义上的移动 , 而是一种生活体验和情感上的隔阂 。
文章图片
《我在他乡挺好的》剧照 。
《我在他乡挺好的》在许多部分其实都与《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主题有相似之处 。 贾樟柯企图记录的恰恰是一份对于当下年轻人而言 , 说轻不轻说重又不重的历史记忆和包袱 , 即故乡问题 。 因为对于传统中国人而言 , 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狭小的地域含义而包含着诸如家庭、亲人和朋友等一系列情感关系和情感需求 。 即使近代中国经历过由传统大家族走向现代西式核心家庭的模式转变 , 但古老的家庭情感以及安土重迁的民族基因的影响直到20世纪末期都依旧强势 。
近代城市的发展虽然影响和破坏了传统乡村的生活秩序 , 以及由此建构出的一系列生活和情感模式 , 但进入城市的毕竟人数有限 。 许多人即使在城市中打拼一辈子 , 最后也依旧保持着传统的观念选择叶落归根 。 除此之外 , 生活在城市中并不代表着就成为“城市人” , 现代城市经验的本质和现代性息息相关 , 游离、破碎、漂浮和转瞬即逝的感觉和传统的农村经验——稳定、秩序和保守 , 截然相反 。
- 舞台|王一博虽然离开《天天向上》,可在舞台上的一次综艺效果竟然成真
- 周涛|53岁周涛久违主持春晚!二婚嫁大八岁富商的她离开央视后事业前景大好!
- 因为|同样是离开德云社,有的叫背叛师门,有的叫倒仓,有什么区别?
- 吴宗宪|离开汪涵5年,拜师郭德纲4年,42岁欧弟怎么突然就糊了?
- 什么|马大帅中的刚子堪称传奇,离开本山传媒自立门户,混得比范伟还牛
- 喜剧|思文为什么离开笑果文化
- 金希澈|他是第一个对SM公司不满主动离开,又被重新召回的顶级男团主唱
- 综艺节目|邓超离开《跑男》另起灶台,受伤遭郑恺冷眼,被排挤是有原因的
- 邓超|邓超离开《跑男》另起灶台,受伤遭郑恺冷眼,被排挤是有原因的
- 吴昕|离开《快乐大本营》后,吴昕迎来“新综艺”,搭档大张伟、吴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