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论语-50-成人( 二 )


在孔子的时代 , 出仕为官应该是求富贵的唯一途径 , 贫贱应是当时社会绝大多数人的状态 。 子曰:“贫而无怨难 , 富而无骄易 。 ”我们前面已经分享过的“未若贫而乐 , 富而好礼” , 以及“君子固穷 , 小人穷斯滥矣” , 都可以注释这一章 。 对于这一章 , 有一点值得我们仔细思考 , 能做到富而无骄 , 其原因可以有很多 , 而且这些原因很可能与人的本心无关 , 也就是说 , 有可能并不是因为爱好礼义 , 而做到富而无骄的 , 但是 , 能做到贫而无怨、穷而不滥 , 往往必然是因为发自内心的爱好礼义 。 孔子认为 , 这也是士人应具备的修养 。
接下来的这章 , 疑点也比较多 。 子曰:“孟公绰(chāo)为赵、魏老则优 , 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 ”孟公绰是鲁国的大夫 , 是孟孙氏家族的人;赵、魏是晋国的贵族 , 而不是指赵国魏国 , 孔子在世时 , 韩、赵、魏三家还没有瓜分晋国 。 老是指卿大夫家臣中的尊者 , 滕、薛则是规模非常小的诸侯国 。 优是有余的意思 。 孔子说孟公绰担任像赵、魏这样的卿大夫的家臣 , 是非常能够胜任的 , 但是如果担任滕、薛这样的小国的大夫就不行了 。 这一章的疑点在于 , 孔子认为孟公绰能做大国卿大夫的室老 , 却不能做小国的大夫 , 而孟公绰的现实身份却是鲁国的大夫 , 其现实身份远远优于前两个假设身份 , 更可疑的是 , 历史上很多文献资料中记载 , 孔子非常敬重、推崇孟公绰 。 对于以上这些矛盾 , 我们目前找不到合理的、讲得通的答案 , 另外 , 对孟公绰的评价与《宪问》篇的主题又有什么关系?也许我们可以通过下一章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
子路问成人 , 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 , 文之以礼乐 , 亦可以为成人矣 。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 , 见危授命 ,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 亦可以为成人矣 。 ”成人不是指成年 , 而是指成为修养较为完善的人 , 或者说在道德以及学问修养上有初步成就的人 , 应该有点像孔子说的三十而立 。 臧武仲、孟公绰、卞庄子三个人都是鲁国的大夫 , 冉求就是冉有 。 文之以礼的文 , 我认为在此处就是约之以礼的约 。 子路向老师请教怎么样算是一个修养完备的人 。 孔子说 , 同时具备臧武仲的聪明、孟公绰的清廉、卞庄子的勇敢、冉有的多才 , 再用礼乐加以约束 , 就可以算是一个修养完备的人了 。
首先 , 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 , 这四者对于一个修养完善的人来说 , 是必须同时具备的 , 换句话说 , 以上四人以孔子的标准来看还不能算成人 。 其次 ,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文之以礼 , 其中的礼乐不是分离地加于四个人已有之优点之上 , 而是首先要用礼乐来校正他们各自的优势、优点 。 也就是说 , 这四个人现有的优点也并不完善 , 还不算是真优点 。 比如史料记载臧武仲的聪明 , 其本身就有缺陷 , 这一点 , 在稍后孔子不信其不要君那一章 , 也能得到证明 。 孟公绰的寡欲 , 想必也是有一定缺陷的 , 这或许就能帮助我们理解在前面一章 , 孔子对他的评价到底是什么意思 。 关于卞庄子的勇 , 古书中有卞庄子独自格虎的记载 , 想必他的这种勇 , 也不是孔子所赞许的勇 。 对于冉有 , 孔子说过“求也退 , 故进之” , 以及“今汝画” , 可见其艺的缺陷在于 , 脱离了孔门所追求的大道 。 可见 , 加之礼乐 , 首先是要匡正他们已经具备的特长 。
紧接着 , 孔子又说 , 在当今这个时代 , “成人”的标准可能不一定像我说的那样了 。 如果能够做到在利益面前 , 先用礼义来衡量一下是否可取;在危难的时候 , 敢于承担责任和使命;长期处于困顿之中 , 但还能不忘记自己曾经的诺言 , 就已经可以算是修养完备的人了 。 后面这三点和前面的那四点不同 , 不必同时满足 , 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就算成人了 。 这一章所涉及的士人的特质比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