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戛纳专访丨魏书钧:永安镇“电影”故事集是激情的意外产物( 三 )


魏书钧:这完全是由最初一个偶然的选角决定而引发的事件(笑) , 继而就是确定了选角方向后的一连串因缘际会 。 既然因之前的原因选择了“自由”发挥(Free Style) , 我们就决定这样自由尽兴到底 。
相较于去年入围戛纳电影节的处女作《野马分鬃》 , 这一部电影中的演员调度更为庞大而复杂 , 它不仅涉及职业与非职业演员的混用 , 也有如何将现实生活中之人转为电影角色之人的问题 。 你是如何分别指导这部电影中的各个角色的?相较于上一部有习得什么经验吗?
魏书钧:我觉得面对不同的演员 , 指导方案是有所差异的 。 对于很有很多经验的专业演员 , 通常会发现有些表演习惯 , 或者说会更“用力” , 这样的时候要帮助他们从镜头里去掉那些不必要的动作行为 , 做减法为主 。 这一类演员我通常会在特定的位置让他们做出具体的动作调整 , 甚至是叹气的时间点、回头的时刻亦或是身体调整之类的微小动作 。 面对很有表演天赋但并不是很有经验演员时候 , 我往往会给出更大的自由和空间 , 在整体上把握节奏 , 不去要求特别多细小的点来调整 。 因为他们无法记住那么多要调整的点 , 也会影响他本来能发挥的自在的部分 。
现实中取材的客观来源和再创作中的主观虚构 , 是怎么平衡的?这当然是个创作中的经典永恒问题 , 即“我”和“包法利夫人”如何共存 , 但在《永安镇故事集》中尤以突出 , 因此我想故题重问一下 。
魏书钧:将现实中有效的经历和感受提取出来 , 再对角色(而不是我们两个人)进行分析和挖掘 , 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 为什么有这样的倾向?比如我们设计的导演一角 , 他可能是一个相对顺利的创作者 , 有点粗暴甚至肤浅 , 但是有时候又很真诚 , 他自觉幸运 , 这使他变得更积极;春雷这个角色的设计是一个很不顺利的人 , 是一个文学青年 , 喜欢躲藏起来 。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就会再加一层创作的、也是挖掘角色的过程 。 除了他们性格之外的部分 , 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冲突?可能并不是创作层面的冲突 , 而是两种人的冲突?虚构的部分里 , 尤其是两者的对话中 , 其实不止有以“有趣”为宗旨而加入的想象 , 还有些许生活中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吧(笑) 。
现在回想整部电影完成的经历 , 你觉得刺激吗?
魏书钧:我大部分时间的真实感受并不觉得刺激 , 而是对之前那个剧本万劫不复了 。 无论如何再也不想拍却诞生了这个疯狂想法的时候的确是很刺激的 。 推倒重来、筹备继而拍摄的过程则是有趣、兴奋的 。 现在回想起来就非常平静了 。
什么|戛纳专访丨魏书钧:永安镇“电影”故事集是激情的意外产物
文章图片

《永安镇故事集》剧照 。
你们有没有想及前两部分是女性肖像 , 第三部分则是争斗中的两名男性画像 , 每个部分因一部电影串联起来 , 其中调性却各有不同 。 但终究还是关于“拍电影”的故事 , 为何执迷于此?
魏书钧:我真没有想过 , 而且这一部本来并不是关于“拍电影”的 , 只是最终被我又拧成了这样子(笑) 。 也许是出于熟悉?我熟悉的生活当然是可选择拍摄题材中的一项 , 这种“生活” , 可能相较于《野马分鬃》中的呈现又要更丰富、具体一点 。
在这部电影的主题和风格中 , 能够看到伍迪·艾伦和洪尚秀的影子?
魏书钧:在对话较多甚至为主题的电影里 , 伍迪·艾伦和洪尚秀的确是我看的最多也最受启发的两位作者 。 他们的电影往往是对一个问题做看似很理性、很有逻辑性的讨论 , 保持着知识分子性的谨慎 , 但最终又是人的情绪、往往带着缺陷的情感占据了上风 。 这种理性和感性的交织过程让我着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