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伊索寓言怎么写( 三 )


参考资料: 自己的大脑
5. 《伊索寓言》怎么写介绍文 《伊索寓言》传入中国很早,在明末就有了中文译本.除了佛经以外,这怕是最早的被译成中文的外国古典文学作品了.据日本新村出氏的研究,明末印行的伊素寓言中译本,从事这工作的是当时来中土传教的耶稣会教士.这是由比利时传教士金尼阁口述,再由一位姓张的中国教友笔录的.当时取名《况义》,况者比也譬也,汉书有`以往况今'之语,这书名虽然够典雅,可是若不经说明,我们今日实在很难知道它就是伊索寓言集.
据新村出氏的考证,《况义》系于公元一六二五年,即明天启五年在西安府出版,至今仅有巴黎图书馆藏有两册抄本,所以不仅见过此书的人极少,就是知道有这回事的人也不多了.
到了一八三七年左右 (清道光十七年),广州的教会又出版过一种英汉对照的伊索寓言选译,书名作《意拾蒙引》,译者署名作`蒙昧先生'.`意拾'即`伊索'的异译.这书我未见过.虽然出版至今不过百余年,据说也很难见到.据一八四○年广州出版的英文《中国文库》(第九卷二○一页) 所载这书的介绍、译文是由一位汤姆先生口述,再由这位`蒙昧先生'用中文记录下来的.汤姆是当时广州渣甸商行的行员,这位`蒙昧先生'就是他的中文教师.据《中国文库》的介绍文所载,这部英汉对照的伊索寓言译本一共译了八十一篇寓言,全书共一百零四页,每页除了英汉对照以外,还有罗马字的汉字音译,中文居中,译音居右,英文居左.它是专供当时有志研究中国文字的外国人用的,出版后很获好评,所以在一八三七年在广州出版后,一八四○年又再印了一次.可惜现在已经不易见得到了.
从这以后,`伊索寓言'就在中国生了根,虽然我至今还不曾找出是谁首先将Aesop 这名字译成我们今日通用的`伊索'这两字的.在清末以至民初的蒙童读本和小学教科书里,我们已经读到乌龟与兔子赛跑,蝙蝠徘徊飞鸟与走兽之间受奚落,插上孔雀毛的乌鸦被嘲笑的一类故事了.可惜除了儿童读物中偶有采录以外,我们至今还没有象样一点的译本,更谈不到将它当作古典文艺作品来读阅.因此我们虽然早在明朝就有了第一次的译本,但是对于伊索的历史和他的寓言集的由来以及流传经过,几乎至今仍是所知不多.有许多读过一面篇伊索寓言的人,甚至不知道伊索是个人名,以为是古代的国名或地名.
6. 伊索寓言故事 掉在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
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不论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里 。公山羊觉得口渴极了,来到这井边,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马上镇静下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说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劝山羊赶快下来,与他痛饮 。一心只想喝水信以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当他咕咚咕咚痛饮完后,就不得不与狐狸一起共商上井的办法 。狐狸早有准备,他狡猾地说:“我倒有一个方法 。你用前脚扒在井墙上,再把角竖直了,我从你后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来,我们就都得救了 。”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议,狐狸踩着他的后脚,跳到他背上,然后再从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 。狐狸上去以后,准备独自逃离 。公山羊指责狐狸不信守诺言 。狐狸回过头对公山羊说:“喂,朋友,你的头脑如果像你的胡须那样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没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 。”
山鹰与狐狸
山鹰与狐狸互相结为好友,为了彼此的友谊更加巩固,他们决定住在一起 。于是鹰飞到一棵高树上面,筑起巢来孵育后代,狐狸则走进树下的灌木丛中间,生儿育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