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 。
文章在写打鬼子过程中,主要写他利用娴熟的驾船技术,像“只一篙”“又是一篙”极为简练、轻巧地就将鬼子带入埋伏圈,“举起篙”“砸”干脆利落“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将鬼子一个个消灭 。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传神地刻画出他对敌人的痛恨与他的英勇果敢 。
4.心理描写——直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
如“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这一大段人物心理描写把老头子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懊恼、内疚、自责的心理表现了出来 。
5.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 。
如文中两次写主人公“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这一细节就将老头子那洒脱、老练的特征一展无遗 。运用细节描写往往能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真实感,使人物更具有个性特征,对人物塑造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
当然运用描写方法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如刻画活泼开朗的性格外向型的人物时可突出语言、动作的描写;如刻画沉默寡言性格内向型的人物时可以神态、动作以及心理描写为主 。
所以,人物刻画只有精心雕琢,才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
5. 人物塑造的13条心得,一个人物是怎么被写出来 1.【你怎么看待你的角色】 这是一个首先需要想清楚的问题 。
你喜欢TA的什么?观众看到了吗?你讨厌他的什么?观众看到了吗?你想抱着什么态度来描述他?目前剧本,是这么写的吗?更直接一点,赤裸裸地问自己:你有真情实感吗?你有把自己代入到人物的内心吗?你爱TA吗?你有被感动吗?这个问题若不想好,十之八九会写偏,会犯文末提到的那个致命错误,把角色不当人看 。2.【逐步了解人物】 深入剧作的过程,就是和角色培养感情,逐步了解TA的过程 。
一点点揭开TA的生活,并一点点理解TA的心理 。以我这次写的角色为例(有原型)—— 起初,我是听闻了他的奇闻异事,被他的无所不能深深震撼 。
然后我开始好奇,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当我打听到他既有钱,又年轻,却一直恪守单身,我很疑惑,他明明可以过另一种常规意义上潇洒的生活,为什么不呢?然后我和他聊天,逐渐理解了他的世界观和思考方式,同时也感知到他内心的障碍所在 。我开始矛盾:一方面觉得他自得其乐,其实挺好的,一方面又替他着急,想要帮他走出封闭的生活;我想,这种逐步深入的认知过程也应体现在剧作里,让观众和我一样,对角色好奇、疑惑、理解,最后共鸣 。
渐渐的,当你对人物了解到一定程度后,你会感觉他就在你面前,你知道TA会怎么做,怎么说 。对你而言,TA就是真实存在的,不管有原型与否 。
你介绍的不是一个虚拟人物,而是一个身边的朋友,3.【好故事的搬运工】 当我采访角色原型时,发现了不少让人十分意外的真相,细节生动并富有感染力,根本就不是编剧可以凭空想象的 。甚至,我认为编剧只是好故事的搬运工 。
那些不做田野工作的人,把“宝”全押在了自己的才华上 。这风险极高,因为天才凤毛麟角 。
真正的天才编剧,是现实本身 。如果没有原型,你可以想象你身边和角色类似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