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全书 , 让人在书法方面的知识面大大拓展 , 虽然全书对于某些方面并无具体深入的讲解 , 但其提供了广泛的信息源 , 为初学者领略书法艺术提供了捷径 。〔书法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 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 , 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 , 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 , 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
【书法读后感怎么写】 。
2. 如何看懂书法读后感10篇 《如何看懂书法》读后感(一):难以评价的一本书
怎么说呢 , 似乎作者是为了出书而把自己以前随手写的感悟札记之类的东西拿起来拼凑成一本书而已 , 导致前后有些语句和观点相互矛盾 。
至于文章的题目 , 实际书本上通篇都没有直击这个问题 , 似乎打算论及之时就给你一些无法直接去选用的答案 。看完整本书我依然看不懂书法 。当然我们得承认书法这种事情即使是欣赏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 积累还是有必要的 。
这就是篇随笔集 , 不可能跟写议论文或者说明文似的直接给我点题 , 但是这么“文不对题”的一本书好像有点蒙骗作者之嫌 。当然作者其实还是写了些东西的 , 不过总是绕来绕去 , 外加全书总是内容小注等各种重复让人厌烦 。
排版极端差劲 , 说着一半话突然插张图片 , 然后翻过去两页看完再来返回来看图这件事发生了N次 , 阅读体验也就比Zaker强点
可是有这么多蛋疼的理由我还是觉得这本书不错可以打4星 , 主要是作者还算言之有物 , 但除此外我翻来覆去找不到我觉得不错的理由了 , 减一颗给三星吧《如何看懂书法》读后感
3. 写一个人很爱书法的读后感怎么写 故清代中叶以降 , 很少有人能在行草书上与前人抗衡 ,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笔法中绝 。
用篆隶笔法写尺牍 , 曾熙曾言:“如带磨盘而舞” , 吃力不讨好 。当比之际 , 沈尹默潜心于二王传统 , 首先从挖掘运笔法入手 , 遂使中绝百余年的行草运腕法兴起于末世 。
沈氏的成果在《执笔五字法》一文中 。沈氏的字 , 或有不同的评价 , 而探讨笔法一项成果 , 亦足以在书法史上垂名不朽 。
张岩潜心于书法 , 取法米芾行草 , 奠定了基础 , 又加之多年来于明清题跋、尺牍、文稿真迹颇为留意 , 揣摩有年 , 多有心得 , 故其作品 , 结体用笔可以看出是消化了米芾而又能参以明清人尺牍、题跋结体笔意 。因此上可以说 , 张岩的字 , 不受时俗流行风气的影响 , 笔法是较为纯正的行草尺牍的路数 , 姑看他的字 , 于每笔提按转折处 , 都有交代 。
点画干净利索 , 且运笔较为自如 , 结构章法也能稳妥 , 自然看得出 , 他是在追求古雅、优美和书卷气 。在今天书法普遍庸俗化、丑陋化、浅薄化 , 学术规范沦丧的时流下 , 张岩的追 。
4. 书法读后感 [书法读后感]从幼小开始便对书法有种特殊的爱好 , 不知怎的 , 可能是受祖父的影响 , 虽然祖父并没手把手教我练字 , 但自已也不自觉得自我把玩 , 这也许是dna的作用吧 , 今天闲逛了下书城看到一本《从书法看中国文化》的书 , 突然眼晴一亮 , 凭着对书法的爱好 , 对这样的标题觉得很是新颖 , 在这之前没看到过单从书法方面聊中国文化的书籍 , 所以带回家一气拜读完 , 书法读后感 。《从书法看中国文化》一书 , 是韩家鳌老师编写的旨在向青少年及外国朋友透过书法这扇窗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本捷径之作 , 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 , 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 , 它独树一帜 , 异彩纷呈 , 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书开篇就铲述书法是奇妙的艺术 , 从书法最基础的汉字开始进行说明 , 首先汉字是方块字 , 虽然人类文明起初都由象形文字开始记录信息 , 但后来如古埃及文 , 巴比伦文都走向拼音化 , 只作为纯粹的符号 , 而汉字固定在了形体上面成为方块字 , 线条比拼音要丰富得多 , 而且单一汉字就能表达丰富的意思;其次汉字用软笔(毛笔)书写 , 毛笔富有弹性 , 使得字体线条极富变化;接下来讲了汉字的形体构造 , 主要有六种 ,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 然后讲了汉字的演进 , 篆、隶、草、楷、行 。讲了构成书法艺术基础的汉字后 , 开始介绍相应的辅助方面 , 主要是文房四宝 , 接下来讲了如何执笔运笔的方法 , 讲究笔势 , 即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把握将速度、力度、圆度完美的结后 , 之后提到结构和章法 , 写字之前要考虑全局“意在笔前 , 然后作字” , 首字要统领全篇 , 行气贯通 , 字距行距协调 , 突出主笔 , 不能轻视最后一行或一字 , 讲究题款 , 印章 , 读后感《书法读后感》 。在对书法艺术了解后 , 作者开始为大家打开这扇窗 , 开始向大家铲述书法是如何与中国文化相倚相进 , 主要通过书法与中国园林(举了苏州园林 , 绍兴兰亭、沈园) , 书法与古建文化(浙江乌镇、名人雅十给店面题匾) , 书法瑟佛教文化(魏晋南北朝佛教大盛 , 手抄经书需求极旺 , 促成佛教的快速传播 , 刻经于石 , 以防经文被毁 , 如泰山的水峪金刚经) , 书法与儒道精神(“中立而不倚”的中庸思想滋养每一个书家 , 中国的美学思想总是把人品放在第一位 , 这里的人品也就是儒家所倡导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道家讲究“清净无为 , 独善其身” , 就是遵循万物自身的规律而治之 , 无为是为了有为 , 这样也为那些归隐者和不得志者有了恬淡 , 豁达的精神归宿) , 书法与民俗文化(涉及内容 , 春节春联 , 福禄寿字 , 对联 , 挽联、挽词 , 干支 , 纪年 , 纪月 , 纪日 , 纪时) , 书法与帝王文化(古代众多帝王本身也是酷爱书法艺术 , 有很多是有名的书家 , 所在书法首先就被帝王极力推崇 , 作者辨证的的说明了帝王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 , 书法与古代教育(涉及到科学 , 学院、国家、私学等内容 , 古代书法成为应试的基础 , 在很多朝代里 , 甚至出现写好书便成为仕的现象) , 书法与诗词文赋(对诗 , 词 , 曲 , 赋 , 文进行了介绍 , 历代书家都与词词文赋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 如李白其书法造谐就极高) , 书法与绘画篆刻(中国画的笔法都取于书法笔画 , 所以有习画先习书的说法 , ) , 书法与装裱鉴藏(简单介绍装裱知识 , 装裱使得精妙的书法更好得以展现) 。读完全书 , 让人在书法方面的知识面大大拓展 , 虽然全书对于某些方面并无具体深入的讲解 , 但其提供了广泛的信息源 , 为初学者领略书法艺术提供了捷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