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人书当然不是坏事 , 不过 , 如果你看的总是这类读物而不及其他 , 想作文有进益就很难 , 因为小人书的文字是解说图画 , 断断续续 , 而看的人又常常是一目十行 , 略会其意而等于没有读 。想学作文就不得不舍易就难 , 下苦功 , 多念些讲道理的作品 。
这类作品 , 初学会感到难读 , 没兴趣 , 但它可以使读者增长知识 , 锻炼思路 , 学习说理手法 , 这正是好的作文时时要用到的 。还有 , 常读这类作品 , 有所得 , 会产生更深厚的兴趣 , 这是学而有成的最有力的保证 。
(4)刚才说到讲道理作品的难读 , 这里还要泛泛说说“难” 。选定读物 , 有时候宜于故意找一两种超过自己能力的 , 用陶渊明“不求甚解”的办法读 。
记得小时候看《聊斋志异》 , 许多词句搞不清楚 , 总的情节却又像是知其大略 , 就这样 , 过些时候再看 , 疑问就少多了 。这是不求甚解的提高 , 情况是 , 难几次 , 难的会化为易 , 易的自然就更易了 。
有不少青年人不了解这种道理 , 比如也相信鲁迅作品很好 , 应该努力学习 , 可是不敢读杂文 , 说是不懂 。这种避难就易的态度是错的 , 应该反过来 , 因为难 , 偏偏要读 。
敢碰难 , 使难化为易 , 学业(包括作文)才能够大幅度提高 。(5)要灵活处理杂与专的问题 。
所谓杂是内容、表达、作家都要求多方面 , 这样交错着读 , 可以兼收并蓄 。但杂之中也容许专 , 比如读某一家的某类作品 , 感到所得多 , 兴趣浓 , 就可以多读一些 。
7. 读后感怎么写 一、谈读后感的写作 (一)什么是读后感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 , 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 , 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
(二)读什么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简·海丽说:“每天给孩子读哪怕只是10分钟的文学作品 , 对孩子的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 。” 读什么 , 问题像是不复杂 , 却相当难答 。
因为 , 如果话说得过于概括 , 比如“开卷有益” , 什么都可以读 , 意思自然也不错 , 可是不能实用;如果转到另一极端 , 说得过于具体 , 困难就会更多 , 一言以蔽之 , 说“要读好的” 。这像是一句近于滥调的模棱话 , 却不得不说 , 因为取法乎上 , 仅得乎中 , 如果取法乎下 , 所得自然只能是下下了 。
传说王羲之学书法 , 起初以卫夫人为师 , 总是不能满足 , 及至北上 , 看到汉魏名家碑版 , 才卓然成家 。其实卫夫人也是“上”手 , 王羲之不满足 , 是因为还有“上上” 。
学作文是一理 , 说极端一些 , 如果你诵读的文章就不通 , 或者百孔千疮 , 就算你学像了 , 也不过是不通或百孔千疮 。要好 , 必须取法乎上 , 最好是上上 。
过去的古文家 , 如明朝归有光 , 一生用力于《史记》 , 这是取法乎上上 , 所以造诣能够超过一般人 。这里只是举例说明 , 读好文章是写好了的必要条件 , 甚至是充足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