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1955年,35岁的张爱玲在美国遇到落魄的胡适,看到了自己后半生

1955年冬,35岁的张爱玲与64岁的胡适穿越茫茫人海在纽约相见了。他们不仅是祖辈、父辈有交的安徽老乡,还都在上海滩留下无数动人事迹,又同是文化圈中红极一时的明星,但他们此前仅仅是彼此神往,从未见过面。这次相遇,就像张爱玲所描述的:



落魄|1955年,35岁的张爱玲在美国遇到落魄的胡适,看到了自己后半生
文章插图

此时的张爱玲和胡适,都早已不复昔日的辉煌,褪尽繁华的人生露出了苍凉的底色,颇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相较而言,胡适的苍凉与寂寞要远甚于张爱玲,因为他已经老去了,没有机会重头再来;而初到美国的张爱玲才35岁,未来的路还长着呢。只是,年轻的张爱玲早已透过胡适的落魄,看到了自己悲凉的未来。张爱玲曾这样回忆与胡适分别时的场景:



落魄|1955年,35岁的张爱玲在美国遇到落魄的胡适,看到了自己后半生
文章插图

曾经的新文化领袖、无数名人的朋友、驻美大使胡适之,为何竟会落魄到令初到美国的张爱玲感到如此悲凉?胡适和张爱玲这对才子才女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张爱玲的晚年,是否真的跟胡适的晚年一样落魄、悲凉?下文为大家讲述胡适、张爱玲在美国的故事。
1955年11月,张爱玲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远赴美国。6年前,胡适也是乘坐这艘邮轮穿越茫茫太平洋去到大洋彼岸,从此再未归来。他们的离去都意味着与故土的彻底决裂,一走便是永远。当时的他们或许都没有真正意识到,在异国他乡等待自己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或许他们早就想到了,但却不愿回头。


落魄|1955年,35岁的张爱玲在美国遇到落魄的胡适,看到了自己后半生
文章插图

或许是考虑到自己在异乡人生地不熟,需要得到熟人的关照,向来高冷的张爱玲在去美国之前就主动与胡适取得了联系。在张爱玲心中,胡适可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甚至可以说是她唯一崇敬的人。这不仅因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取得的历史地位,不仅因为胡适做出了开一代知识分子风气之先的贡献,也不仅因为胡适曾是文化圈中的核心人物,还因为张爱玲心中从小就种下了“胡适”这两个字的种子。
张爱玲爷爷是名臣张佩纶,奶奶是李鸿章的大女儿李菊藕,张家到了张爱玲父亲这一代虽然没落,但好歹也还是个书香世家。张爱玲小的时候,父亲和继母整天躺在床上抽大烟,她只好与书为伴。一天,张爱玲在家中看到了亚东图书馆出的《胡适文存》。这是胡适最为重要的著述之一,令张爱玲看得如痴如醉。此后,张爱玲又找出了《人心大变》、《海外缤纷录》等胡适的作品来看。


落魄|1955年,35岁的张爱玲在美国遇到落魄的胡适,看到了自己后半生
文章插图

与胡适在书中的邂逅,不单使张爱玲为胡适本人的学识所倾倒,还使她对《红楼梦》、《海上花列传》等古典名著产生了保持一生的兴趣。巧的是,胡适还和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姑姑张茂渊相识,曾一起打过一晚上的牌。而这,也成了张爱玲母亲和姑姑一个永远谈不倦的话题,缩小了张爱玲对所崇敬之人的距离感。
在张爱玲的心中,胡适始终是一个拥有渊博学识、英俊外表、高尚情操、光芒万丈的翩翩公子。但当她在美国第一次拜访胡适之后,胡适的形象虽然没有轰然倒塌,可她的心中却生出了无限悲凉。因为她明显看出,胡适过得不好,过得非常落魄。
当时胡适住在纽约东城81街的一所简陋的小公寓里,不单是破旧、狭窄,还不安全。有朋友劝胡适搬个地方住,但胡适却感叹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