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刘半农君|鲁迅骂胡适10多年,后者咋从不还口?晚年胡适:鲁迅是我们的人
鲁迅与胡适,就所持理念、精神气质以及毕生追求而言,是同道中人;但论为人、性情、心态、处世方法而论,他们又是现代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的两种类型:
文章插图
一个,典型南方白面书生,任何时候温文尔雅和颜悦色,从没人见他生气过,“我的朋友胡适之”竟成时代流行语;一个,像包龙图一样嫉恶如仇,稍不如意就挺身而斗,踽踽而行文坛独行侠。前者,临终前遗言,“至死我一个都不宽恕”,另一位则屡屡告诫身边人,“世间最可恶的莫如一张生气的脸”。1962年,72岁的胡适倒在讲坛,留下“我挨了40年的骂,从来不生气,并且欢迎之至”的遗言,心愿未了撒手人寰。
这两人,同为民国文化圈顶级大V,彼此牵扯太多,可相互间的态度,也很是蹊跷。总体来说,胡适对鲁迅始终都极尊重,年轻时写日记都不忘夸上“最”高级,说什么“周氏兄弟最可爱,他们的天才都很高”(《胡适日记》1922.3.10)。鲁迅出书,胡适更不吝施以“彩虹屁”,誉之为“开山之作”。检遍胡适所有公开著作、所有私下言论,你我看不到他非议鲁迅的一句一字。
文章插图
但鲁迅对胡适,开始就有点敷衍,很快就割恩断义,破口责骂。早在1925年,他就辛辣嘲讽胡博士“蒙着公正的皮”的丑态令人作呕(鲁迅《答KS君》.1925.8.28),人家几次致信修好也不回复。病逝前两年,他还怒斥胡适,说他是为虎傅翼却又标榜道德仁义的“帮忙文人”,“不但骗人,还骗了自己”(鲁迅《王道诗话》1933.3.5),对昔日“小伙伴”,那文字鞭挞真是洗髓伐毛矣。
文章插图
鲁迅这么发难,都是公开文章,后者当然一清二楚。可诡异的是,胡适丝毫不介意,不仅不恼,从不还口,反对鲁迅愈加尊重起来。这难道不奇怪吗?
胡适能如此,当然不只是气量大而已。要知道,鲁胡二人,早在1918年就结识,在五四时期,本是同一战壕中的亲密战友。简言之,鲁迅对胡适误会重重,而胡适始终信任对方,认为是殊途同致的同道。
文章插图
他们相差10岁,谊在同辈,还曾是同事,共属一个朋友圈,在1920年代的北京,互相之间很有多往来。他们都是一个营垒中的干将,都为着一种新兴文化、新生国家的到来,做着相同或相似的工作。“山中还仗义,同泽见斯人”,看现存此际鲁胡二公的往来书信,不难感受到他们之间那种互相信任、互相推挹的美好情感。
从现存材料推断,他们分道扬镳双峰对峙,当在1925前后。从出版书信集看,1924年8月后,二者的信件便断绝了,从此风流云散一别如雨,余生也没再见过面——在这一年间,由于国事家事的双重刺激,鲁迅其实与很多朋友决裂,树敌甚多,包括自己的上司章士钊、亲弟周作人等,陷入异常孤独的境地,哀伤地说“苍蝇都在我的脸上乱爬来寻找作论的材料”。那一年,他45岁,犹如提前进入了更年期。《野草》、《伤逝》、《孤独者》等最仿徨哀伤的篇章,都写在这个时候。
文章插图
在往后的岁月中,鲁迅对胡适之这位洋博士,多有微词,时有嘲弄,甚至多不近人情的刻薄言语,明显带着轻视与敌意;而胡适那边,举凡文章、日记、谈话,对于鲁迅的出语不逊,不但没有任何反击的意思,还多方维护与颂扬,基本上人前人后,“君子绝交不出恶声”。研究者说胡适其人,“宅心仁厚、古风存继”,这8字他是当得起的。
- 古诗词#关于王昭君的古诗词集锦
- 贾母!《论语》:莫把心事挂在嘴上,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 准提道人&献出六魂幡,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大赞,长耳定光仙为何还加入佛教
- 真人不露相&小人话杂而虚,君子话简而实!
- 牙璋@瑰宝出世记
- 好事近&古言文,《锦上娇》《君为聘》《好事近》《高嫁》《娇鸾令》爆红
- 六朝$这位“大昏君”的书法,得到王羲之神髓,流传900多年
- 银角大王$太上老君随身携带一物,金刚琢都套不走,为西游记最强法宝
- 家松|乐只君子 万寿无疆 季家松挥毫泼墨呈祥瑞
- 品格#古代的花中四君子,高尚品格人人都爱学,你最爱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