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刘半农君|鲁迅骂胡适10多年,后者咋从不还口?晚年胡适:鲁迅是我们的人( 二 )



忆刘半农君|鲁迅骂胡适10多年,后者咋从不还口?晚年胡适:鲁迅是我们的人
文章插图

也就是说,在生命的最后10年,鲁迅是视胡适为对手乃至“公敌”的,甚至公开宣称“胡适博士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这种“汉奸”定性迹近人身攻击了,个人成见非常之重;而胡适呢,晚年却亲口告诉晚辈周策纵说,“鲁迅是我们自己人,他还是一个自由主义者”!这些话,名报人林曼叔在其《文学岁月》一书中有很生动的记录。“铮铮如铁自由身,鲁迅终为我辈人”,这诗完全是代胡适立言的心声。
同年4月1日,在给另一位朋友信中,胡适还意味深长地讲过,鲁迅若还活着一定处境堪虞,而且必会与他并肩作战,认为鲁迅一直都是他知友。过去,他也曾给鲁迅二弟周作人写过一封长信,自称“生平对于君家昆弟,只有最诚意的敬爱,种种疏隔和人事变迁,此意始终不减分毫”。他对鲁迅的敬重,没有作假,至死一以贯之。二人在看待对方上,是决然反差的。

忆刘半农君|鲁迅骂胡适10多年,后者咋从不还口?晚年胡适:鲁迅是我们的人
文章插图

1936年鲁迅去世,前“女粉丝”作家苏雪林,突然翻脸痛骂鲁迅,污蔑他“身体病态,心理也完全病态”,还有意将信寄给文苑宗主胡适,以为能得一臂之力。不想,胡适反过来批评她,说“我们应该为鲁迅洗刷明白”,死生师友身后意,感人肺腑。这也是胡适为人最大闪亮点:真诚、厚道、体谅人。

忆刘半农君|鲁迅骂胡适10多年,后者咋从不还口?晚年胡适:鲁迅是我们的人
文章插图

后来,鲁迅遗孀许广平等人,希望出版《鲁迅全集》,但受到压力重重,无法实现。也正是胡适,主动站出来,挂名编辑委员,疏通关系,为之奔走,最终让全集顺利出版。我们现在能看到完备的鲁迅全集,不至于兵荒马乱时代如陈寅恪文稿那样无端散失,还得感谢胡适的义举。
鲁迅骂胡适虚伪,事实证明,他真的是骂错了!在看人方面,不得不说,胡适比他还准,而且更为公正宽厚。
周胡二公,对待彼此关系的态度,何以会差异到如此吊诡?很多人借此评判鲁迅为人,其实也不够客观。

忆刘半农君|鲁迅骂胡适10多年,后者咋从不还口?晚年胡适:鲁迅是我们的人
文章插图

我以为,这里面的核心点,在于鲁胡双方的性格,尤其是成长环境太不一样了。“性格即命运”,这种因素,表面上属于细枝末节,但在关键时刻却往往左右人的判断、态度乃至处世方式。其余的一些因素,还在从属之列。鲁迅不是生来就尖刻,胡适也绝非笑面佛投胎。
他们二人,都是正人君子、昂藏丈夫,不是小人。但他们的为人、性情、格调,又的确是非常悖离的,差不多两个世界的人,确属同道而殊途。用现在的话讲,他们都是好人,却不适合一路走,不是一对稳固的CP。这必然会导致他们的疏离,也必然会使得彼此的观感不同、态度有异。
再直白一点,胡适可以欣赏鲁迅的烈性,但鲁迅绝对看不惯胡适那种绅士作派与温吞性格。早年他写《忆刘半农君》,就直说胡适是很有“武库”的这么一个人,此不言而喻就是讥讽胡适虚伪。他不相信烂污世界有任何“正人君子”、“老好人”,正如他终生怀疑“改良可以救中国”一样。

忆刘半农君|鲁迅骂胡适10多年,后者咋从不还口?晚年胡适:鲁迅是我们的人
文章插图

两人的生长环境太不一样了。鲁迅只在11岁前有过“少爷”日子,此后余生都很坎坷飘零,随着祖父监考作弊导致家庭败落以后,他就备受艰辛,饱尝人情冷暖、看遍人性丑态,仿佛生来就已老,性格是沉郁冷峻的,偶尔暖意的流露,那也是世故与沧桑的过滤。他经常显得易怒易躁、心胸褊狭、睚眦必报,不可讳言是有的。许广平在婚后,就常常为之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