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钟的形状与其它钟不一样,它下面往往挂有一个木板 。木板的形状随佛教禅宗五个宗派而异:临济宗为横长方形,曹洞宗为竖长方形,法眼宗为正三角形,沩仰宗为下半圆形,云门宗为圆形 。
每天坐禅时则敲板和钟,作为止静的讯号 。五个宗派敲板和钟的规矩也不一样:临济宗、曹洞宗、法眼宗每日四次,即早课后、早粥后、午斋后和晚课后 。
每次的敲法是一板一钟、二板一钟、三板一钟,共九下,四次共三十六下 。豹仰宗、云门宗每日三次,即早粥后、午斋后和晚课后 。
每次的敲法是一板一钟、二板二钟、三板三钟,共十二下,三次共三十六下 。这些规矩都是不能随意变动的 。
故《禅门日诵》上说:“五家钟板,总同三十六下 。若多若少者,非为佛子之道也 。
西来大意,正法眼藏;人天路上,佛法为尊;祖师清规,尊重尊重 。”大钟又名梵钟,挂在钟楼上,设有钟头专门管理 。
除了迎接佛门高僧、举行重大法会外,每天只是早晚各撞一次,每次一百零八下 。钟头在撞大钟前;必须先默诵钟偶,再边撞洪钟,边吟宝偈,使洪钟起到警世醒人、祛除烦恼的作用 。
小钟又称半钟,因它只有大钟一半的高度 。小钟挂在大殿左侧或法堂左侧,一般在做佛事时敲击 。
有的寺庙则代作斋钟,在早粥和午斋时敲击 。大丛林有专用的梆作为用斋粥的讯号,一般不设斋钟 。
寺内的钟除了有以上用处以外,对僧人的修持也有大功德 。《增一阿含经》说:“若打钟时,一切恶道诸苦,并得停止 。”
《佛祖统纪·智者传》也说:“闻击钟磐之声,能生善心,能增正念 。”鼓 鼓是丛林中与钟相提并论的主要呗器 。
《楞严经》云:“阿难,汝更听此祗园中,食办击鼓,众集撞钟,钟鼓音声,前后相续云 。”直到现代,“晨钟暮鼓”仍然是寺庙的一大特征 。
鼓的作法,通常是以木为壳,用牛、猪、羊皮作面,形如矮桶 。鼓的种类,有法鼓、大鼓、茶鼓、手鼓等 。
法鼓设在法堂东北角,凡住持上堂、小参、普说、入室时击之,方法各异 。大鼓架在鼓楼上,有鼓头专门管理 。
鼓楼之鼓与钟楼之钟配合默契,早晨先钟后鼓,晚上先鼓后钟 。击鼓没有专用偈语,在封建时代,鼓头边击鼓边念“皇图巩固,帝道退昌,佛日增辉,***常转” 。
现在则改念“邦基巩固,国运遐昌,佛日增辉,***常转”了 。茶鼓设在法堂西北角,在请茶、进斋、普请、放 参、沐浴、更点时击之,方法各异 。
手鼓是最小的鼓,也是有柄的鼓,多在举办佛事时,在行进中一手执持,一手敲击 。《僧祗律》云:“帝释有王鼓,若善法党说法,打第三鼓 。”
佛陀时代,鼓是诵戒、听法、进斋等场合集众时所用,后来才把鼓作为寺院中早起夜寝的号令、进而加入佛事赞诵的行列 。磬 磐起源于我国虞舜时期,是庆典、祭祀的重要乐器 。
碧的形状如矩“”,以玉料或石料琢磨而成,南北朝时代出现了铜碧和铁碧 。现在,矩形的碧佛教已很少流行,主要使用铜、铁铸成的大磬和引磬 。
大磬又名圆碧,形状如钵,直径从半尺到三尺不等 。大磬用于指挥腔调,振作精神,多在起腔、收腔、合掌、放掌以及称佛号等处敲用 。
大磐固定在殿内佛像左侧,不能搬动,更多的场合都由引碧代替 。引磬又名小碧,据《象器笺》说:“小磬如桃大,底有窍,贯绪,连缚小杖为柄,以小铁桴击之 。
名为引磬,盖因导引众,故名 。”引磬用于指挥行动,作为“板眼”,多在问讯;转身、礼拜等处敲用 。
- 阿弥陀佛英语怎么写
- 佛教供斋条怎么写
- 佛教许愿怎么写
- 二月初八是佛教什么日子 二月初八是佛教什么日子
- 放生文疏怎么写
- 佛教起源于哪里 佛教起源于几月
- 关于世界佛教论坛开幕的介绍 世界佛教论坛开幕
- 藏传佛教密宗法器 藏传佛教密语
- 印度佛教的演化发展 什么是原始佛教时期?
- 佛教与道教有何不同?佛教如何最终成了三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