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钟健|窥见科学意义的极好门径——读“中国恐龙之父”杨钟健的游记

作者:曹明明
游记是一种特殊而重要的体裁 , 特殊人物在特殊时期的游记 , 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侧面 。 杨钟健先生是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 恐龙研究专家 , 被业内尊为“中国恐龙之父” 。 除专业研究之外 , 他涉猎丰富 , 不仅精通英语、德语 , 还熟悉拉丁文和希腊文 , 热爱诗词和散文写作 , 在长期的野外考察过程中 , 非常重视记录自己的所行、所见、所思和所想 。 他一生所作七部游记 , 分别为《去国的悲哀》《西北的剖面》《剖面的剖面》《抗战中看河山》《新眼界》《国外印象记》《访苏两月记》 。 这些记录的“剖面” , 此中含义一为实际观察到的地层剖面 , 反映其地质构造和科学内涵;另一则为人生的剖面 。 三联书店此次将其合并为三本出版 , 以飨读者 。
杨钟健|窥见科学意义的极好门径——读“中国恐龙之父”杨钟健的游记
本文图片

杨钟健与巴伯、舒尔茨在内布拉斯加大学博物馆参观(1944年) 。 资料图片
《去国的悲哀》是杨钟健第一部游记 , 记述了1923年去德国留学以及归来的经历 。 旅途从故乡陕西华县出发 , 经北京、上海 , 以海路赴欧 , 在船上途经中国香港、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到达欧洲之后 , 在慕尼黑、巴黎、柏林、伦敦、瑞士游历博物馆以及做地质考察 , 后从慕尼黑取陆路经维也纳、华沙和莫斯科 , 再由西伯利亚入东三省而归国 。 前后历时近五年 。 年轻时的杨钟健 , 求学之余喜欢参观欧洲的博物馆和著名的大学 , 对欧洲科学人文的发达、人民的外貌和精神状态 , 都感到新奇 。 而国外国内云泥之别的境况 , 也令他备受刺激 。 诚如他所言 , 此次旅程充满了“欣喜和悲戚” , 并不能完全融入求学旅途的欢乐 , 也不能完全畅怀 。 杨老一方面对国内情势终抱乐观态度 , 但同时也对胜利的一日何时到来充满未知感 。 他一方面认识到中国大力发展科研、科普宣传的必要 , 但同时又以自己不过得一博士“虚衔”自卑 , 时常有“百无一用是书生”之慨 。 这种心情为此书带来一种时代的沉重感 , 的确与书名中“悲哀”二字紧紧相扣 。
杨钟健|窥见科学意义的极好门径——读“中国恐龙之父”杨钟健的游记
本文图片

“杨钟健游记集”杨钟健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该书于1929年初版时 , 得到诸多朋友的支持 。 包括封面的绘图者姬德邻先生 , 以及为本书作序并画插画、题写卷首诗的王德崇先生 。 他于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后 , 与杨钟健相识于“共进社” , 任《共进》刊物主编 , 一起积极宣传马列主义 , 痛斥军阀 。 1939年在美国获得经济学博士后回国 , 在农业经济学术研究上有较深的造诣 , 著有《农场管理学》等 。 他自幼聪敏好学 , 是一位进步青年 , 且颇有胆识勇气 。 杨钟健先生与之交情甚笃 , 视其为“相知” 。 《去国的悲哀》前面几部分即是以写给王德崇的信件的形式呈献给读者的 。 字里行间可见二人惺惺相惜、志同道合的默契 。
【杨钟健|窥见科学意义的极好门径——读“中国恐龙之父”杨钟健的游记】书中提及与作者有交谊的人物 , 皆为一时之秀 。 在此 , 举一人为例 。 孙云铸先生为我国古生物学的奠基人 , 20世纪20年代留学于德国哈勒大学 , 1927年 , 与杨老在哈尔茨地质旅行途中相会 , 二人计划成立中国古生物学会 。 此实为我国古生物学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
杨老写完《去国的悲哀》 , 将稿件交与北平平社编辑出版 , 就又出发了 。 他受翁文灏先生嘱托 , 去往山西西部、陕西北部一带旅行调查三个月 , 又去东三省不到一月 , 然后参加中美考察团前往内蒙古二连浩特东部一带 , 最后是参加中法科学考察团 , 由张家口出发一直向西到吐鲁番、乌鲁木齐 , 然后取道西伯利亚回到北平 。 杨老将这四次旅行的经过和感受记录下来 , 汇集成册 , 取名“西北的剖面” , 由翁文灏作序 , 于1932年出版 。 杨老称“几乎上自天时 , 下至地理 , 乃至人世沧桑 , 世态炎凉等等” , 无一不“或深或浅地切剖一下” 。 值得一提的是 , 中美考察团和中法科考团这两次中外合作考察项目 , 在历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 杨老作为亲身经历者记录的详情 , 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